厉行节约作文(第1篇)
勤俭节约,向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节约粮食,则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因为每一粒米饭,都是农民伯伯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
记得还是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吃完饭后,妈妈发现我的碗里还有一些饭粒没吃干净。一向温柔的妈妈,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对我说:“你剩的这些饭粒,不知是农民伯伯用了多少个烈日换来的”妈妈的这些话,虽然当时的我听不太明白,但仿佛是因为身体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剩下过一粒米饭。
爷爷奶奶家是开饭店的,记得有一次,我在帮奶奶收拾碗筷时,发现有一桌还剩了很多饭菜,于是我就问奶奶:“奶奶,他们几个人吃饭呀?怎么还剩这么多?没吃完就不是浪费吗?”“他们五个人点了五个菜。由于我们家的菜分量足,所以才没吃完的。”奶奶急忙解释道。“听到了这个情况,我想了想,对奶奶说:“奶奶,现在都在宣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是不是可以适时的提醒客人,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或者建议他们少点一些菜呢?”听了我的话,奶奶高兴地说:“我家的宝贝真棒!好,这个建议我立马采纳。”得到了奶奶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又为节约粮食出了一份力。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能背得滚瓜烂熟,可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其中的含义,直到我上了小学后,通过学习,才知道这首诗的含义是:要爱惜每一粒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心血和劳动成果。就这样,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信念在我心中变得更加坚定了。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努力,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学们,快和我一起行动起来吧!
厉行节约作文(第2篇)
我终于学会了节约,以前我不管什么都不节约,知道今天我终于学会了节约。
有一次,我只带了一元,渴的不行了,于是就买了一瓶矿泉水,结果我一下子就喝完了,结果,我的嘴皮子都干了,连说话嘴都疼,我实在忍受不了了,于是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以后要节约,不管什么都要节约,不然最后害苦的还是你自己,大家一定要学会节约,要学会节约,才会有本事,就这样我学会了节约,节约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国家没水了,就是因为有很多人不节约用水,导致的后果。
我终于学会了节约,节约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帮助。
厉行节约作文(第3篇)
君不见学校饭厅前的“馒头战”激战正酣,雪白的馒头被勇敢的斗士当作“导弹”直取对方头部,在败者抱头鼠窜时,胜者犹负弹穷追,此情此景该当何论?也许是“勇士见惯寻常事”。可有识之士却为之肝肠寸断,真所谓“断尽明智师生肠”,更有甚者,前不久《人工日报》刊登了一则消息:某养猪户告诉记者,他家的`猪不吃食,只因给猪喂的肉太多。这岂不是咄咄怪事!当今中国农村有些地方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猪反倒吃上了肉食?记者追问原委后方才得知,个体户同附近一家高级宾馆订了合同,他向宾馆供应猪肉,宾馆向他无偿提供泔水——名为泔水,其中不乏整鸡整鱼,读至此处,令人啼笑皆非。
以上两件事,如果叫我们的农民见了,他们恐怕不会无动于衷。农民最知道珍惜粮食的,一年365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披星戴月的劳作。如果叫他们看见打馒头仗一幕,定会深恶痛绝。珍惜粮食财物古人已有良训,且不说妇孺皆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连身居高位的士大夫也说过:“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今人浪费如此,难道不令人汗颜吗?
目前,我国的浪费不仅仅是粮食。时间,人才等方面的浪费更令人痛心。上班时间,单位工作人员闲聊者,打麻将者,办公室内办私事者比比皆是。这些行为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草原危害,而且这些危害还在继续,一天能办的事拖半个月;一人能做的事一定要一个小组。此风不除,后患无穷。日本商界有著名人士说:“大和民族能自立于世,有两个秘诀,第一是重视发展教育;第二是注重俭省节约。”此语应作为我们生活中的警钟,应让它长鸣。
浪费之恶,祸国殃民,不可不除。
厉行节约作文(第4篇)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我以前不知到个日子,可见,粮食对我们人类是多么重要啊,俗话说“名以食为天”,如果有一日,所有人没有粮食吃了,那将会呢
尽管粮食很重要,但是,人们却一再的不重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悯农》,大家一定很熟悉,如果让大家背诵你一定可以脱口而出,但是,在生活实际上,有多少人铭记于心呢?又有多少人付出实际行动呢?
据调查,在学校的食堂里,在吃饭的时候,有的同学总是挑食,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说这饭自己不喜欢,这菜不适合自己的胃口;有的同学着急去玩,盛汤的时候,走路慌张就把饭汤洒在地上;甚至洒在同学们的衣服上有的同学一边吃一边闹,互相丢饭菜,简直把粮食当成了桌上的玩具……这些都是在浪费粮食!也许你并不觉得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微不足道,可是,如果你浪费一些,别人也浪费一些!那将是多大的一个损失啊!在某校某周值生周值时,发现有45%的同学毫不犹豫的把剩饭倒进了桶内,更有85%的同学随手的把剩菜倒进了垃圾箱内,这个举动已经成为同学们的家常便饭。
不一会儿,桶内就装满了。看着满桶满桶的剩菜剩饭,实在令人感到可惜!当我们随手扔掉一盆菜,半碗饭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父母也许正在为全家人的一餐饭食而发愁?节约,是最大的贡献,同学们,不为自己考虑,也要让贫苦家庭早日远离饥饿,让我们铭记“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从我做起”这句话,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携手努力,让“勤俭节约”构成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不再浪费一粒粮食,不再倒掉一碗菜,让我们远离浪费这个坏习惯!
厉行节约作文(第5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的,一个国家能成功是源于勤俭,而奢侈则会使国破家亡。雷锋就是这样一位厉行节俭的人。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普通的农民的孩子,普通的工作,普通的战士,但他却做了许多不普通的事情。如雷锋处处不忘节俭,把自己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但他还是不肯扔掉,他用的脸盆和漱口缸上面的瓷都掉得看不见原来的模样了,但他也不舍得买一个新的,而是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捐给灾区人民,雷锋是多么节约。他就是这样厉行节俭,一点一滴为国家积累着财富,使中国变得更好。
英国的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她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就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挤到一点不剩。伊莎贝拉二世身为一个女王,但依然这么节俭,然而我们一些普通人却处处都在浪费。我曾听过一个报道,有几个人聚餐点了许多食物,但每个菜没动几口就不要了;也有些人衣橱里堆满了各种牌子的衣服,每件都只穿过一两次……这种浪费的行为比比皆是。
中国现在生活水平有着提高,于是许多人便忘记了节俭的中华传统美德,从粗茶淡饭变成了顿顿山珍海味,从服装朴实无华变成了件件都花枝招展,可世界的另一边还有许多人因饥饿而死,我们所嫌弃的食物在他们那便是山珍海味,我们为何不珍惜当下呢?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我们应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珍惜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使生活使国家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厉行节约作文(第6篇)
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见,粮食对我们人类多么重要啊,俗话说“人以食为天”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人没有了粮食,那将会是怎样一场灾难啊!
尽管粮食很重要,但是人们却一再得不重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也许对李绅爷爷的《悯农》很熟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将它铭记于心呢!又有多少人会付诸于行动呢!
来我们的食堂看看,吃饭的时候,有的同学非常挑食,饭菜不合口,吃了几口就倒掉了;有的同学急着玩,剩汤的时候走路慌张就把饭汤洒在地上;还有的同学一边吃一边闹,互相丢饭菜、馒头,简直把饭菜当成了餐桌上的玩具……这些都是在浪费粮食啊!也许你认为浪费一点点粮食根本不值一提,可是,如果每个人都浪费一点点,那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损失啊!我在餐厅发现有85%的学生毫不犹豫的把饭菜倒入泔水桶内,这已成了同学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实在令人感到可惜!虽然有很多标语和警告牌挂在食堂最醒目的位置,老师一遍遍不辞辛苦的教导我们,但是粮食也难逃被浪费的厄运。然而,当我们随手扔掉一盆菜,半碗饭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还有许多父母为全家人的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呢?
同学们,节约是最大的贡献。即使不为自己考虑,我们也要为一些生活贫困的家庭想一想,让我们铭记“节约粮食”这句话,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勤俭”构成我们校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让我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再浪费一粒粮食,不再倒掉一碗饭菜,让我们远离浪费这个不良的习惯,让浪费这个词从生活中消失!
厉行节约作文(第7篇)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衣食无忧,但节俭却永远不能抛弃,因为它无论何时何地都代表着一个人的品格,体现着一种远见,一种智慧,一种崇高的思想,一种积极端正的态度……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古人言“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个丰衣足食的现代社会里,它显得更加意义深长……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时时刻刻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也因此穷得家徒四壁,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得到了一块地,从此,他便起早贪黑地耕种,细心打理这一块来之不易的土地,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都规划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打算一下,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坚守“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的原则。积攒下来的钱,苏轼就把它们存放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就这样,苏轼靠自己的勤俭维持着生活和家用,不仅没有缺衣少食,反而自给自足,如此说来还真是“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啊!
再说说西晋大将军王浑次子王济的奢移之风:有一次晋武帝到王济家,王济准备的饭食,用的都是琉璃器皿。侍侯的婢女有一百多人,穿的都是绫罗绸缎,手里擎着食品。王家蒸的乳猪味道鲜美,和通常的味道不同。武帝感到奇怪,就询问王武子。王武子回答说:“这是用人奶喂的小猪。”武帝听后对此很气愤,饭也没吃完就走了。也对,无论你权位有多高,俸禄有多厚,“勤俭节约”永远都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连自身节俭都做不到,如何配得上高官俸禄,何谈“治国治家”之说?
总而言之,一个做不到节俭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一个不懂得勤俭节约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不以勤俭节约作食粮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不知道勤俭节约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既然如此,作为现代中学生的我们,就更应该弘扬这种民族之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勤俭之风吹遍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让“勤俭节约”与你我同行……
厉行节约作文(第8篇)
在餐厅里吃饭,看到有许多同学将吃不完的馒头、蔬菜等食品倒掉,我不禁想到:这是一种多么浪费的行为啊,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一定要把“节约粮食”这一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们现在餐桌上白花花的馒头、花卷、油饼等,都是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把种子种在田地中,给予他们适量的水量、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在炎热的夏天,太阳如火红的一把火,照满了每个角落,燃烧了人们的身体,农民伯伯依然顶着烈日在田地中除草、施肥、喷洒农药,让禾苗拥有一个舒适、自然的生活空间!
转眼间,到了秋收的季节,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了和蔼可亲的笑容,一望无际,看到田野中那红彤彤的高粱、已笑红了脸,那棉花的嘴巴露出了雪白的牙齿,远远看去,像刚下过一场鹅毛大雪,一层接一层,白雪皑皑,那田中的稻子,也笑折了腰,还有那金黄色的大豆,也堆满了山,仿佛在与它的姐妹们说:“喂,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你们看,我们籽粒饱满!这就是我们劳动人民的成果。”
时间如流水,寒冷的冬天已来到,但农民伯伯仍未休息,还要给土、翻、浇、让他们呼吸新鲜的空气,拥有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营造出更好的皮肤,为来年做好充分的准备。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有了餐桌上丰富的食物。而现在我们在餐厅吃饭时,有些同学因馒头的黑、白,而扔之地下,也有的因菜的胃口不适而倒掉,当你自己在做这件事之前,有没有想这些菜的来之不易!如果不亲身经历,浪费粮食的人永远都不会懂得的!在如今的地球上,有多少人因没有粮食而饿死啊!
节约粮食吧!
厉行节约作文(第9篇)
小时候,我们学的第一首唐诗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代中国人从小就知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然而,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里却常常被淡忘。
生活中有些成年人会嘲讽勤俭节约,认为是小气,是贫穷,有些年轻人攀比成风,穿名牌买奢侈品去炫耀,更有甚者,有些所谓的网红吃播打着大胃王的旗号,背后却用催吐或者假吃的方法欺骗我们。
想想山区吃不上饭的孩子,想想受疫情的影响,那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更觉得浪费是多么可耻。抗疫英雄钟南山爷爷,住的是学校八九十年代分给他的房子,空间很小,家具很旧,木制的茶几上放着一个奖杯当果盘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全家老小生活俭朴,他的三个孙女,穿着简单,落落大方。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尚且厉行勤俭,享受着健康温饱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浪费?
勤俭节约,从自身做起,老师们在勤俭节约上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厉行节约作文(第10篇)
20世纪五十年代,祖辈身处的时代,很多很多的人被饿死,吃饱成了当时的一种奢望。
20世纪七十年代,父辈身处的时代,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吃得饱,吃得好成了一种向往。
21世纪二十年代,吾辈所处的当代,大约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吃竟成了一种负担。
这是关于共和国的粮食记忆,也是我们一家三代有关粮食的记忆。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与养育我们的粮食,共同写下属于时代与个人的故事。
饥饿与奢望
“我像小丫头这样大的时候,天天饿肚子哦。那时候可都是限粮的,我们天天粮食不够吃。为了能填饱肚子经常吃野菜,很多人最后连野菜都没得吃,都饿死过去了。”这是奶奶经常说的话。
小学六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去奶奶爷爷家吃饭的。那时,他们的餐桌似乎也与一般人家的餐桌无甚差异:七八盘菜,鱼肉荤素搭配,香气扑鼻,色泽诱人。后来我知道,这是老一辈人与孩子们在一起时,饭桌上才有的真实的模样。
上初中了,爷爷奶奶家就更是去得少了。今年疫情期间,爸爸很担心爷爷奶奶因为节约惯了,常常一个口罩多次使用,又怕爷爷免疫力差,不让爷爷去医院买药——因此爸爸隔三差五给他们送东西。那次,我也跟去了,碰巧看到爷爷奶奶在吃饭,而餐桌上却不比以往的一派富足丰盛的景象,反是显出一丝的冷清:两碗饭,一盘炒菜,一小碟的腌蒜头,仅仅如此。我想,这才是老一辈人餐桌的真实模样——平平淡淡,清汤寡水。而我们在平时看到的,只是他们为了疼爱我们晚辈而做出的改变,而他们自己日常饮食生活起居的勤俭节约的习惯,一直没变。
在祖辈们记忆中,饥饿根深蒂固,经历吃饱竟是奢望的时代,他们对粮食的珍爱也许只有他们这一代人才真正懂得。
果腹与向往
父亲曾跟我讲述他的童年时代关于粮食的记忆。那时候大部分的人都能填饱肚子了,但用来填饱肚子的并不全是大米或小麦,而是一把米加一些红薯、土豆。它并非是当下营养学专家口中的“五谷杂粮健康食品”,它只是单一的用来填饱肚子的口粮,而且几乎天天不变。
母亲诉说在她还是孩子的时候,粮食局在她稚嫩的`眼里是神圣高大,不可侵犯的,因为那个地方是养活人们的地方。她还说,每次跟着外婆去粮食局买大米的时候,都要踮起脚抬头仰望坐在高高的高脚凳上的那个粮站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一斤两斤的粮票从窗口递进去,小心翼翼地把粮票塞到他手中,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把装大米的麻袋紧紧套在出米口。伴随着一声“粮食5斤——”,白花花的大米终于落到了麻袋里。“落袋为安”之后,外婆和母亲还要仔仔细细地在米袋子附近四处来回搜寻检查一番,生怕有一粒米掉落在地上。
在父母的童年时代,在吃饱饭心满意足之余,是否也曾有足够的想象力去向往美食的N种吃法呢。
富足与浪费
我们身处的当代,共和国已走过71周年,在我们生活的南方地区,全面地迈向小康,吃饭已经不再是问题。但是生活富足之后,如影随形的便是惊人的浪费!
据官方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粮食产后的损耗和浪费总共要超过1100亿斤,相当于两亿人一年的口粮,而在这大规模的浪费之中,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占比最大,高达400亿斤。殊不知,倒进垃圾桶的剩饭剩菜,却是那些贫困地区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现代科技发展迅速,人工耕作逐渐被机器取代,但浪费粮食的行为却也仍是十分可耻的。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更是对贫困者的凶残行径。
在吾辈所处的时代,应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珍惜每一粒米、每一口菜、每一滴水。为社会,为他人,也更是为了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如果任此铺张成风,浪费成癖,终有一天,会回到“食不果腹,路有饿殍”的年代。
时代依然滚滚向前,希望很多很多年后,我会向我的孩子,向我孩子的孩子讲述我小时候有关勤俭节约的粮食故事。
厉行节约作文(第11篇)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充分认识狠刹浪费之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好_同志重要批示。_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明了党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是对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政治局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细化,符合党心民心。
公款浪费、奢侈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政治空气,群众深恶痛绝。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_强调,要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兴邦,奢侈覆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先贤古训流传至今。尽管我们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没有变,仍然有数以亿计的农村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勤俭节约必须从现在抓起,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弘扬,也是我们顺应基本国情的长期立业之本。
就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出重要指示,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新要求,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呼声和愿望,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各地各单位要迅速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抓好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
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批示精神,要从现在抓起、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节约资源是基本国策,作风建设事关重大。把厉行节约落实到底,一方面要从源头上加强预算管理,实现预算民主、预算细化,一方面要打造公开透明的监督平台,特别是加强群众监督。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还要在全社会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
作风转变非朝夕之功。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才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厉行节约作文(第12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物资。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节俭粮食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一种美德,尤其是在我们中国,更是有着节俭的优良传统。
我是从小被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全家人整天众星捧月似的惯着我,他们把我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事事都依着我、顺着我,渐渐的我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小公主。
在家人的宠爱下,我逐渐养成了一种坏习惯,那就是顿顿吃饭总爱剩饭。每当这个时候,爷爷奶奶会无奈地摇着头,唉声叹气地说:“唉!此刻的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你看看,这么好的饭菜就这么扔了,多可惜啊!想当年咱们小时候哪吃过这些东西啊,连一顿饱饭都吃不着!”小时候,听了这些话我感觉不以为然。之后,我学习了《悯农》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才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个坏习惯,绝不再浪费粮食了。
教师告诉我们,如果全国每个人每一天节俭一粒粮食,就够五个人吃三年的,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常给我唱的那首童谣:“小小一粒米,来得不容易;粮食宝中宝,人人要爱惜。”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他们整天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是为了多种些粮食,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浪费粮食呢?
同学们,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此刻做起,继承中华民族厉行节俭的优良传统,力争做一个珍惜粮食的好学生吧!
厉行节约作文(第13篇)
一天早上,小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早饭。她三下五除二将米粥扒完,又一口气吃了三个热气腾腾的馒头,将剩下的一个“飞”出窗外。她边扔边嚷着:“不吃拉,不吃啦,再吃肚子要爆了!”真是无巧不成书啊!我正好来约小芬一起去上学。当我路过窗口的时候,忽然一个东西“飞”了过来,正好砸在我的头上。我一看,原来是个馒头。“咦,为什么这里会有馒头冒出来?”我拿起馒头,开始沉思:“会不会是她……”
这时,听到外面有动静,连忙把头探出去,发现原来是我,忙说:“对不起,小珺,我没想到你会在这里。”说着还很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小芬见到是我探出头,猛然想到一个主意。他偷偷地把馒头藏到背后,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正准备来找你呢!”说完,冲着小芬笑了笑。小芬听到我说要找她,拍了拍胸脯,问道:“什么事?用的着我的地方尽管说。”我回道:“古诗《锄禾》我忘了,你教我一下吧!”小芬轻轻地笑了笑,说:“我当啥事呢!”接着用大拇指指着自己的鼻子,“我会背!”接着,小芬就有声有色地背了起来。他装作古人的样子,一边背还一边摇头晃脑,暗自得意。“我的傻老妹啊,难道你还不知道我的用意吗?现在你别神气,等会儿你要比斗败的公鸡还难看呢!”我暗自发笑,眼睛都眯起来了。小芬却以为我在称赞她呢,背得更加起劲了。当小芬背到最后一句“粒粒皆辛苦”时,还骄傲地暑期指头朝前直了一下。等小芬背完后,我把放在背后的馒头拿了出来,用手指着“赃物”说:“那么这个馒头你打算怎么搞定它?”小芬的脸刷地红了。难为情地低下了脑袋。呵,她背了这么老半天,直到现在裁纸刀小刚叫他背古诗的真正的用意呢!
我认为我们应该节约粮食,不浪费资源。
厉行节约作文(第14篇)
现在,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地球上,在这个城市里,环境已经被破坏了。是因为为什么?因为人浪费资源,让地球“黑”;就是因为人们乱砍乱砍,让地球“秃”了;这是因为人们浪费水,使地球变干。因此,我们必须记住“储蓄是一种习惯”。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记住,“节约”是一种生命,“节约”使人明白资源的重要性,即地球重新披上纱衣,使地球重新湿润,使地球重新点亮它原本的绿色。
“拯救”是人们必须记住的两个词。只有“节约”,才能让人活得更久,才能让植物活得更久,才能让地球长久。不要让地球成为一个点,让地球成为一段历史。只有节约水、电、气、油,多植树,少砍树,才能达到“节约”的道德。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议书 推荐度:
- 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议书 推荐度: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心得体会 推荐度: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心得体会 推荐度: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学习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