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1篇)

  说起春节大家都不陌生吧。每次春节,大家家里都很热闹。虽然热闹,可是这里面还是有好处和坏处的。那我先说好处吧。

  1、全家团聚,非常热闹。春节总是要热热闹闹,大年三十晚,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别提多高兴了。

  2、我们可以玩上好几天。春节到了,一般父母就让我们休息上几天,这几天不用做作业,而且父母也都放假了,可以一起玩上好几天。

  3、可以赚一笔钱(压岁钱)。每当过春节,长辈们就给我们压岁钱。这样我们就可以白白赚上一笔钱,谁不高兴呢?

  虽然有这么多好处,可是春节还是有一些弊端的,下面我来说一下春节习俗的弊端。

  1、太浪费粮食。每次过春节,因为是全家聚在一起吃饭,所以要搞得丰盛一点,所以都要吃大鱼大肉。摆上满满一桌的菜。这样不免就有点浪费了。虽然人多,但是摆上那么多菜还是有点浪费。一个人浪费一盘菜,全国那么多人,该浪费多少盘菜呀。

  2、危险提高了。过春节不免都要放礼花爆竹,我们孩子也放一些鞭炮。虽然既好玩,又好看。可是危险性也是很高的。哪年春节没有人因为放鞭炮而造成受伤。所以我也要提醒大家一句。放鞭炮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因为好玩做危险地事情。

  春节的习俗,虽然有许多好处,但是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当然,不好的地方也是可以避免的。浪费粮食的问题就可以这样避免,要适量做菜,根据人的多少,我们家一共是九人,就做九个人的菜,多了吃不了就浪费了,还不如放到以后去做,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问题了。而放鞭炮的问题,就要我们每个人小心,不要把自己看的太厉害,觉得一些危险地事情自己能做,有时偏偏就出错。这样春节就会过的快乐、充实。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2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一定读过这首诗吧,当然,这是王安石的《元日》,描写了春节欢快活跃、万象更新的景象。

  春节,是国人最重要的节日。马上就要迎来新的一年,可春节究竟有什么习俗呢?或许我们都多少知道一点,那么我来给你系统地讲述一下吧。

  谈到习俗,还需先讲一下由来。这是一个传说,具体是这样的: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在每年的这一天大家都会张灯结彩,互相拜“年”。

  说到这儿,你应该知道了春节的其中几个习俗“贴对联”“燃放爆竹”。相对来讲,我更喜欢放爆竹;更极端来讲,我还是喜欢守岁。守岁嘛,在我看来就是通宵,毕竟在黑漆漆的夜晚,是做不了重要的事情的,这样我就能做我喜欢的事啦!和家人一起看看春晚,吃个宵夜,应该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吧。

  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长大一岁,也成长一岁,开启崭新的一页,做更好的自己!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3篇)

  今年的春节,与往年不同。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的脸上多少添了一些愁容。不过,人们依旧欢欢喜喜,迎接新春的到来。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我们家最欢喜的一晚了。妈妈把姥姥接到我们家一起吃年夜饭。我的姥姥是个勤快人,还没聊几句,就去帮着奶奶准备年夜饭了。在我们家的年夜饭里,饺子是最特殊的。奶奶每次都会下一大锅饺子,这些饺子里只有十个是有钱的,其它饺子里放的要么是年糕,要么是栗子……只要吃到一枚钱币,就会奖给这个人一百块钱。因此,全家人都充满期待。今年,爸爸很幸运,第一个吃到了钱币。接着,我也吃到了,妈妈也吃到了……在家人的欢声笑语中,这一年的年夜饭就吃完了。

  接着,我们一家人会围在一起观看春晚。我们时而聊起家长里短,时而品评精彩节目,时而转发着手机里的祝福。

  这时,妈妈突然问我:“你知道为什么每年都要看春晚到很晚吗?”我摇摇头说:“不知道,为什么呀?”妈妈说:“因为呀,古时候有一只大怪物‘岁’,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出来找吃的,一开始,他还只吃动物,渐渐地,他开始吃人了!人们为了不变成他的盘中餐,就家家户户聚在一起,晚上不睡觉,有时几个人还一起去放鞭炮,吓吓他。直到他走了,人们才散了。”“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呢’。”我笑着说。

  是啊,“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欢喜的年夜饭后,在一阵阵的爆竹声响后,曾经的一年也就离开了。

  一年又一年,每一个新年也会变成旧的而离开。而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这份欢喜的年夜饭不会变,这说笑着的家人不会变,永远团圆在一起。

  作者:姜玥暄,青岛市天山小学六年级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4篇)

  南北各地都有自己过新年的方式,那么接下来,就看看我家乡是怎么过年的。

  过年前总是要置办些东西的吧,这不,我爸爸就已经买回来了,一大块猪后臀,我一直在问爸爸为什么要买猪后臀,爸爸对我说,猪身上的肉最好的地方就是猪后臀了。看,爸爸开始割肉了,今天又有口福了,想起那刚煮出的热腾腾香喷喷的大块猪肉,我就“口水直流三千尺”,嘿嘿,作为一个小吃货的我,是绝对不能不吃的。

  今天煮过肉,那明天就要炸老家最出名的食物――面坨了,面坨呈圆形,金黄色,刚出锅的合格面坨应该是这样的:最上面鼓出空空的一块,圆乎乎的,活像一个金色小胖子,这才算合格。

  炸过面坨过后,就该炸焦花了,把发过的面擀成薄薄的饼,然后切成长方形的样子,放上白芝麻,等油锅里的油热了以后把做好的焦花放进去,炸成金黄的颜色,这就出锅了。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请我最喜爱的美食――牛肉丸登场了。刚刚炸出来的牛肉丸,外焦里嫩,着实让人喜爱,再看它的造型,圆滚滚的,真是可爱呀。

  我家的春节就是这样过的,你家的呢?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5篇)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了,我兴奋地期待着。要知道春节可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可以放烟花,吃饺子,贴春联,还可以拿到压岁钱。春节真是太棒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是最重大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今天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的习俗吧。

  春节习俗一:放烟花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凶猛的怪兽,名叫“年”,每年的大年三十夜里,它都会从山里跑了崃,残害生灵,还喜欢吃人。但是,年有三个弱点,一是怕光,二是怕红色,三是怕“啪”的响声。于是,每年到年三十的时候,人们就贴上春联,点上明亮的蜡烛,燃放鞭炮,把“年”兽赶跑。后来,这成了中华民族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春节习俗二:吃饺子

  饺子作为中国的传统美食,深受大家的喜爱,也是过春节必不可少的食物。你知道吗?关于饺子还有一个传说哩。

  传说,一年的大年三十,天气十分寒冷,许多穷人冻掉了耳朵。名医张仲景见此十分心痛。于是,他就让妻子把羊肉、辣椒用包在一起,做得象耳朵的开关,然后放到锅里煮,煮熟了就分送到穷人家中,人们吃了身上发热,就不怕寒冷了,也不会冻掉耳朵了。这就是“饺子”的原型了。不过,那时候可不叫饺子,因为它像一个个耳朵,所以叫“银耳”。

  春节习俗三: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也有的人家是父母在晚上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的枕头下。你知道吗?关于压岁钱还有一个传说呢: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岁”的妖怪,来吃小孩,人们发钱来压“岁”,保孩子平安,这就是压岁钱的由来。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6篇)

  在我们石狮,过年有许多习俗。

  (一)守岁

  守岁是过年的习俗之一。在除夕夜里,人们常常在家看电视、聊天……每个人都很晚睡。能熬到天亮最好不过了。所以直到深夜了,几乎每家每户都还是灯火通明的。

  (二)吃团圆饭

  除了守岁,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做的就是——吃团圆饭。为了这顿饭,许多在外地工作的人都得回家来吃团圆饭。表示一年中的团圆、合家幸福。

  (三)扫尘

  除夕那一天(不论昼夜),几乎每家每户都忙得不可开交。原来是为了要扫尘啊。扫尘扫尘,扫除家中的尘土、蛛网代表扫去去年的晦气,清除邪气,满面春光地欢天喜地地迎接新的一年。

  (四)放鞭炮

  过年放鞭炮可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在春节期间,天天都有爆竹、烟花的响声。大大地增加了新年的喜庆气氛。可是政府规定市区内不得燃放爆竹,所以鞭炮也越来越少。

  (五)拜年

  大年初一,一定会有大人们带着自家的小孩子到亲戚家串门。也叫做拜年。拜年时通常都会说: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吉祥祝福语。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太阳般灿烂的笑容。

  (六)贴对联

  还有,贴对联可是家常便饭。

  “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恭喜发财财进户,迎春接福福迎门”……每到过年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都要重新贴上一幅对联。当一幅幅火红火红的新对联贴在门口时,就预示着今年更加红火、喜庆!

  ……

  还有很多习俗呢!如挂灯笼、穿新衣……等。我的家乡——石狮的春节很热闹吧?

  今年的春节又将会是如何的喜庆、欢乐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7篇)

  王安石在《元日》中说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写的就是春节。

  一说到春节,我就想到了贴春联、贴福字、放鞭炮、挂灯笼和吃年夜饭以及发压岁钱。

  对于春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习俗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它经常在除夕夜上岸吃人。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老头,他说他能防“年”兽。人们不信,全部都跑到了山上。到了除夕夜,“年”兽上来搞破坏,看到一家门口贴着春联,挂着灯笼。当它靠近那一家时,院子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兽直接被吓得跑到海里。第二天,人们见村子安然无恙,就学了起来。从那以后人们就都在除夕夜挂灯笼、贴春联和放鞭炮。

  除夕前,家里的老一辈都会在院子的大门上贴门神。因为老一辈的人们相信,在门神的守卫下,能够家和万事兴。

  到了除夕晚上,一家人团坐成一圈,吃丰盛的年夜饭和美味的饺子。吃年夜饭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吃饺子预示包住福气、喜气,在新的一年交上好运。有些人家还会在饺子里包上不同的馅,芹菜馅代表着“情深似海”,肉馅代表着“团团圆圆”。每次到了这个时候,我都会吃许许多多的好吃的。

  人们吃年夜饭后还会守岁。要熬到春节早晨,因为守岁代表着人们对旧年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盼望。传说人们守岁是为了防一个叫“祟”的妖精,那个妖怪摸过的孩子都会发烧。直到有个姓管的人家,他们把铜钱放在自己孩子的床边,“祟”就不敢来了。从此以后,过年人们都养成给孩子们压岁钱的习俗。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一些习俗。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8篇)

  春节是我国历史已久的传统节日,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的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大部分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活动这天被人们视为最吉祥的日子。

  腊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通常在除夕的前几天里,人们都要以贴门神、贴对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来祈福,装点居所。当然少不了给压岁钱了。压岁钱通常是长辈发给晚辈,愿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正月初一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大年初一的街道异常热闹,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之间,我们就会走亲访友,给亲人和朋友送去最真挚的祝福。

  通过的周五的国际理解教育活动,我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对我们国家的名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们一起徜徉在中国文化的世界里,倾听传统的歌声吧!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9篇)

  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

  记得去年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了几个大字。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那一幅对联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伯父告诉我,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接着伯父又让我了几个字给他看看。我了五个字:“我最爱中国”。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伯父说完还示范地了几个字让我模仿。看着伯父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

  伯父还告诉我,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得多了,字就越越好看。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是在街上卖的现成的,那是油印的,也很漂亮。总之春节对联是少不了的。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10篇)

  春节又到了,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在响亮的炮竹声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

  每年春节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家家户户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对联,小孩子穿上新衣服,大家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最开心的事就是放烟花。

  吃过团年饭,我和弟弟便搬出许多宝贝烟花,出门找乐子。我拿出一支礼花,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礼花“扑哧、扑哧”地响,我们伸头缩颈地望着。忽然,这枚大大的礼花冲上了天空,如晶亮的清泉,洒向人间,如彩色的珍珠贯穿天地,如盛开的秋菊缀满夜空。

  这时,弟弟拿出一个小灯塔放了起来,片刻,小灯塔放射出五颜六色的火花,红的、黄的、绿的……—圈—圈,接连不断地往外冒。临完了,小灯塔里又滚出好几种颜色的烟火,把小灯塔打扮得更漂亮。弟弟拍着小手,高兴地叫着笑着……

  我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我点燃了一个“二踢脚”,跟着便跑出五六米外观看。只听“咚”的一声,“二踢脚”便升上了天,又是“咚”的一声巨响,一片耀眼的火花在空中绽放,绚烂至极。弟弟可没闲着,他又点燃了一支“钻天猴”,“钻天猴”拖着长长的尾巴,呼啸着窜入夜空。我也不甘落后,点燃了“闪光雷”随之响起,“噼里啪啦”了好一阵子,这才落到地上。

  再瞧左邻右舍的伙伴们,也赶到各自的场院里放起了烟花,响亮的、清脆的声音,接二连三地响起。夜空中闪闪的火花,惹来一阵阵尖叫和一阵阵欢笑,我和弟弟连手心都拍疼了。

  还没到午夜,鞭炮声便赶来凑热闹。所有的声音搅和在一起,汇成了一支支欢快的迎春交响曲,回荡在夜空中……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11篇)

  过年了,街上到处挂着红灯笼,喜气洋洋。说到过年,可有很多的风俗礼仪。快随我看看吧!

  大年三十,我回到了老家铜川市耀州区。刚走进家门就看到爷爷奶奶忙忙碌碌地在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打扫庭院,掸浮沉扫蜘蛛网。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原来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还有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用意。

  打扫完卫生,爷爷开始贴春联了。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把春联贴于门上。我帮着爷爷贴春联,看到贴好的红红火火的春联,感到非常开心。

  贴完春联后,爷爷在门上贴了个倒着的“福”字。我不明白了,为什么“福”字要倒着贴?原来“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美好未来的愿望。“福”倒着贴,就意味着“幸福已经到来”或“福气已经到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真渊博啊!

  晚上吃团圆饭时,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圆合欢。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所以大家在过年时要一起吃饺子。过年的时候还有守岁、燃放爆竹、拜年、给压岁钱等各种习俗。

  中国年是红红火火的,既有文化礼仪活动,也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在这里祝大家鼠年吉祥、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12篇)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时,农村里俨然一副欢天喜地的景象。家家户户热热闹闹的,门口都贴上了福字和对联,唯独缺少了有着深厚民族文化的年画。

  年画,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又称“门神画”,直到北宋时期才流传下来,清朝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得名。

  年画不但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大到分为四种:神仙与吉祥物、世俗生活、娃娃美人、故事传说。其中我最喜爱的,就是《娃娃抱鲤鱼》。自打我记事起,家里从没贴过一幅年画,而这幅《娃娃抱鲤鱼》是贴在奶奶家的,从来没摘下来,自然会印象深刻了。

  年画一映入眼帘便是那个黑头红身的大鲤鱼,如果你不仔细看,还会以为是一条金鱼呢,因为那一对大大的眼睛,和百合花朵有的一比的大尾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金鱼。而抱着鲤鱼的娃娃则身穿白衣粉裤,脚蹬一双红绿相间的花布鞋,头上扎着小辫儿,一侧的发髻上插着一朵红莲花。娃娃脸上笑容可掬,略带些憨厚,全身白白胖胖的,脸颊通红,耳垂较长,头发乌黑。单膝跪地,一手托着鱼头,一手抱着鱼尾,还拿着一朵盛开的莲花。画中的鲤鱼之所以是鲶鱼头,是因为寓意年年有余,而娃娃则寓意膝下多子,也有说法是孩子和鲤鱼一样鱼跃龙门。年画中的娃娃像是为了抱住鲤鱼而单膝跪地,鲤鱼瞪大眼睛也仿佛准备寻找机会逃脱。真是太有趣了!

  精美的年画可不是简单的画几笔就完成了,它的制作工序也十分复杂,主要有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绘彩、装裱等。年画是我们“年文化”中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凝聚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希望,我们应当传承、发扬它!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13篇)

  春节,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过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潮汕的春节。

  潮汕的春节在腊月二十三开始,腊月二十三,孩子们就开始放假了。孩子们一到这个时候,就扔下书包,跑到超市里。*春节的糖果和零食了,牛奶糖、水果糖、巧克力……孩子们大把大把地往购物篮里抓。孩子们忙,大人们也不闲着,他们抓紧时间大扫除。女人们则在菜市场里忙碌着新年的吃喝。老人们则在忙着做糕点。忙着忙着,除夕夜就到了。

  除夕夜里,家家吃团圆饭。穿新衣。吃完团圆饭,便奔到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看,一边往嘴里送着大把的零食与糖果,不知不觉,时间便在精彩的节目里溜走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晚辈们领到了压岁钱,小辈也给长辈们压岁钱,这样,除夕就从我们手中溜走了。

  正月初一,店铺大多数都关门了,大人们也带着礼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

  正月初二,最忙的便是已出嫁的女儿了。因为,女儿们要在初二这天拿着礼品与儿女、丈夫一起回娘家拜年。在娘家吃完午饭后,便要在晚饭前回到婆家。

  正月初七,对素食者来说是最好的日子,那天要煮七样羹,七样羹是由七样菜熬成的,七样菜分别是萝卜、厚合菜、大蒜、葱、韭菜、芹菜、春菜熬成的。这是我们潮汕特有的民族风俗。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大家要去买元宵灯,买好后,就迫不及待地等待晚上的降临,好不容易熬到晚上,小孩们拿着元宵灯到大街上,从街头走到巷尾,到处都是流光溢彩。到处都充满喜气与欢笑。正月十五这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而又快乐的日子。

  正月十五这天过后,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14篇)

  金鸡辞旧岁,旺犬踏春来,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我的家乡有许多春节习俗,比如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守岁、拜年……等等许多习俗,我实在数不清了。

  大年三十我们要贴春联,挂灯笼,还要上供。除夕夜我们都要守岁,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热闹极了。我一直守岁到零时,放完鞭炮,上完供我才去睡觉。正月初一我们要早起拜年,小孩子在这一天还会收到红包。我早晨5:30就起了床,跟着妈妈去拜年,当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红包。

  春节当然还要放烟花,放鞭炮。晚上,爸爸和爷爷一起放烟花、爆竹,我用平板把烟花都拍了下来,拍了好多小视频,烟花都特别美,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

  春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饺子。我们家包饺子最厉害的是我爷爷,他每次包饺子都参与,而且包得是最快的,包出来的饺子一个个的像小小的元宝一样,好看极了。可惜今年包饺子我没有参与,因为我要照顾两个弟弟。不过,今年的饺子非常好吃,我一连吃了好多。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你的家乡的春节习俗还有什么?快到我的留言区告诉我吧!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15篇)

  在我的家乡,进入腊月,就等于来到了春节,腊月初八,要喝用糯米、五谷、蜜枣等,熬成的黏糊糊的八宝粥,预示着一年的好收成。

  腊月的二十三,是传统的祭灶,据说那一天,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上天拜玉帝的日子,上天向玉帝汇报的日子,去报告人间人民的生活,所以要拜祭灶王爷,还要吃灶糖,灶糖香脆可口,眼预示着全家人粘合到一起,甜甜蜜蜜,之后,就陆陆续须的备年货了。

  腊月二十四,是全面打扫的日子,全家人出动,把家里一年来堆积的灰尘清理得干干净净,迎接新春的到来。

  腊月二十五,我们要磨一块大大的豆腐。

  腊月二十六,家乡人都会杀一头肥嘟嘟的胖猪猪。

  腊月二十七,我们会杀几只香香的柴鸡。

  腊月二十八日,我们会把新桃换旧符。贴上喜庆的新春对联。

  腊月二十九日,我、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会中各式各样的花馒头,还会炸好多好多好多的鱼、丸子、虾。

  腊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被记作除夕,今天我们洗菜、剁馅、包饺子 ,到了晚上,会祭祖、吃饺子、放鞭炮,我还会收到很多很多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我们会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拿着各式各样的糖果,零食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这些天家乡的鞭炮声连续不断,晚上会点很多很多的烟花。

  正月十五,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日子,除了吃饺子和元宵外,老爷会扎很多很多的花灯笼,村里到处也都是挂满搭满了灯笼,从初一到十五间,每天晚上都会舞龙舞狮,锣鼓声振天,热闹异常,小朋友笑着、闹着、喊着,挑着灯笼,追逐着……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习俗了!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16篇)

  我的家乡在江门,那里,每年春节,市民们举行的活动可多了!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除夕,江门习俗称“过年”。

  除夕前人们就忙碌各式年货了:买鸡、鸭、鹅、鱼肉、衣饰、家具、器皿、画、春联……样样都有。餐桌上摆的大鱼大肉和糖果,让人直流口水。

  人们还会买柑桔、青橄榄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水果。

  旧俗过后,男的必新理发,女的必“挽面”。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春节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赶回来团聚。家里还会吃团圆饭。

  如果是晚农家的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这样才能年年好运气。

  农历二十三晚,俗称小年夜,人们为表示灶君一年来保护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的谢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特地给他贱行。谢灶要摆设贡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几棵带尾叶的甘蔗,还有炒米饼、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谢灶。

  说了这么多,也该说花市上了。

  临近春节,香港人都喜欢按照习俗购买年花,取其“花开富贵”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门的花市有什么不同?人们可以趁到香港过新年的时候去人潮拥挤的地方年宵花市凑凑热闹,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药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据说桃花能为未婚男女带来“桃花运”,连着叶子的柑桔则代表姻缘“开花结果”……

  哎!不说这么多了,喉都干了,喝点水,自己查阅吧!我们江门可是有数不清的习俗哦!~~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17篇)

  在我的家乡湖南,过年有着许多风俗习惯,与北方有着些许不同。

  在我们这里,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人们开始准备过年的小吃—团子,而不是北方的年糕或饺子。这是一道用面粉制成的美食,面团中夹杂着胡萝卜丁、干豆腐、猪肉等,包好之后放火上蒸,不多久,香喷喷、热腾腾地一笼团长就出炉了。光看那白嫩的外皮,就馋得人口水直流,咬上一口更让人赞不绝口,唇齿留香。团子不仅可以蒸着吃,还可以煎着吃。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在这天,街上比以往都要热闹。家家都在准备年货,而小孩子们也在为过年做准备,买爆竹,买小玩意儿。

  过了小年,人们更忙碌了,家家户户进行大扫除,给家中的大小物品“洗个澡”,将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除夕眨眼就到了。家家户户贴对联、贴年画,准备年夜饭。到了晚上,鞭炮声络绎不绝,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一家人围着在一起边看着联欢晚会边吃着年夜饭,不知不觉就迎来了新的一年。在除夕夜,大人、小孩是要守岁的,长辈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寄托着“岁岁平安”的美好祝福。

  初一这一天很讲究。早上一般都煮面条吃,寓意着长长久久。在这一天人们通常都闭门不出,各自在家休息。春节的假期也就基本上从初一至初六,过了初六,人们就陆陆续续上班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放花灯、猜灯谜在这里是不流行的,只是煮煮汤圆吃而已,所以相对于北方的元宵节,就不那么热闹了。汤圆有各种各样的,有芝麻馅儿、花生馅儿、奶黄馅儿……如玉盘珍珠,惹人喜爱。

  过了十五,年就算过完了,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大家伙儿又开始了一年的忙碌。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400字(第18篇)

  又过春节了,有些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期待VS习俗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是有所期待的,我们小孩子所期待的便是去各家拜年,要红包和那时的一些有趣的玩意儿。而大人们所期待的应该是那说长不长的假期了吧,而对于老人来说,无非是一年到头,一家人又能欢欢喜喜、开开心心地聚在一起了……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有着许多的习俗:守岁、祭祖、贴春联、放爆竹、拜年……这大多数是我觉得繁琐却又值得期盼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大年初一前夜,长妈妈嘱咐我,清早起来第一句话便要对她说恭喜,还要我吃福橘。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春节习俗的重视……

  旧俗VS新习

  有人说如今“年味”淡了。的确,由于意外事故频发,许多城市已经开始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现如今科技进步巨大,电话、电脑越来越普及,于是,人们开始以电话、电子邮件拜年的方式替代登门问候。造成一些习俗在逐渐离我们远去。以贴春联为例,古人过年时多用两块桃木条写上传说中能驱鬼的门神的名字来辟邪,这就是最初的“桃符”。五代时,后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即春联,到宋代,贴春联已经成为民间过年的习俗。而现如今,却不见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了。可见,这年味确实淡了。

  感悟

  随着都市越来越喧嚣,乡镇的日益都市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有些传统的东西还在延续着。但有些却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流逝了。春节的习俗也不免会受到一些影响,导致一些改变,一些较为不重要的习俗渐渐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