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的观后感(第1篇)
中国有一段神奇而又令人刮目相看的历史,当有人问,中国上下五千年发生了些什么呢?那一定有些人是哑口无言了,不着急。让我来给你介绍这本《中国历史》给你看看。
你以为《中国历史》这本书写的就是一些人物吗?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本书里有很多很多新奇、充满智慧的故事,还能学到好多好多的知识。这本书还给我另外一种感觉就是,书里有好多好多的词句,比方说:“唇枪舌战、旷世奇观……”,读了它后,会让你的作文大有长进。另外,我们常常听说的诸葛亮、关羽等这些厉害的人物,这本书上也是讲的非常详细,像这样的英雄,在《中国历史》里那是不计其数的。读了《中国历史》这本书,你还会看到好多的战争故事呢,比如,秦国消灭了楚国、齐国、魏国等七国,一统了中国,让四分五裂的国家合并为一个国家了。秦国统一了中国后,老实担心别的国家来打,就修筑了万里长城来抵御敌人,这就是世界“八大奇迹”的中国万里长城。秦始皇死了,修筑一个很伟大的地宫,这就是“秦始皇的兵马俑”哦,神奇吧!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春秋五霸呢,那就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总之啊,书上是应有尽有。
这本《中国历史》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也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认识历史,借古观今。拿着这本《中国历史》,我就仿佛回到了古代,变成了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中国通史》的观后感(第2篇)
李老师推荐的100集的纪录片《中国通史》到今天为止我终于看完了。
从2021年1月20日开始看,到今天2月27日截止,历时了一个多月。
整体感觉我们中华民族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呀!泱泱华夏,5000年文明史,是一部血泪史,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奋发图强史。
在每一个历史截点,总会有仁人志士站出来,站在历史大潮的洪流当中,奋不顾身,博击风浪,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多英雄豪杰,大家鸿儒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舍身取义,正是他们铸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使我们屹立数千年而不倒!
通过看这100集的《中国通史》我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对祖国的感情又加深了一层。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了。
有些地方理解的还不太透彻,需要返回去重看,这真是一件长期的工作呀。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话真的很有道理呀,要想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学习知识,增长学问,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呀!
感谢我学习的领路人一一李老师!
《中国通史》的观后感(第3篇)
今天看中国古代历史,看到了商朝的灭亡。
帝辛,即商纣王,千百年的历史都称之为亡国之君。其实,很多人,很多事,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例如商纣王,他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后期,他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再者,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杀比干,囚箕子,失去人心。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国办衰竭,对浮获的大批浮虏又消化不了,造成负担。约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11个小国会师孟津,乘机对商朝发起进攻,牧野之战,大批浮虏倒戈,周兵攻之朝歌。帝辛自焚于鹿台。商亡。
历史的车辙无情的碾过,多少功过是非,真真假假,皆随风消散。而如今的我们,对于历史中人事的评价,还是应该做到客观公正。不饰其过,不掩其功。让历史真正记载,史实。
《中国通史》的观后感(第4篇)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三千五百年。鲁迅先生说的好,“中国封建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是一种做稳了奴隶与想当奴隶而不得的历史。”问题在于,世界历史五千五百年,是另一部吃人的历史!《人类简史》说:一个罗马时代的公民,穿越一千五百年的近代早期,他不会觉得有任何不适。于中国也一样。人类的古代史,文明处于蒙昧与野蛮。中国是这野蛮中的先进。对于祖先的行径,苛求自然不对,但是赞美,过多我是不愿意。大多数历史爱好者有崇古症。如果是谦虚谨慎,那自是不错。反之,如果是怨天忧人,幻想着的古代的“黄金世界”、“大同世界”,自然是不必。人类,从蛮荒走来,穿越英雄时代,迎来科学与自由的曙光。二战之后,我们爱好和平、抛弃偏见、全球化合作、科技昌明。先祖做的事已经做了,汉之大,唐之雄,清之殇。祖先己矣,来者如斯。
《中国通史》的观后感(第5篇)
我们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爱国诗情
我爱祖国古老的历史文化。祖国的历史就像璀璨的宇宙一样,群星灿烂,万年不息,光照史册。祖国的唐诗宋词,各有千秋,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是多么宏伟﹑悠久。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 ?;每一位诗人,每一个称呼都是中国文明的历史。他们留下了一篇篇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歌。
你可曾记得屈原忧愤满腔,投身汨罗江;辛弃疾雄心壮志,发扬豪放之情;无数的诗人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智慧、才华,艰辛!
先进发明
你们可见过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发明、创造的,唐朝末年,火药泛用于军事方面;指南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它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还由阿拉伯人传入了欧洲;这四大发明让中华文明更进一步,让中华人民更加方便、 快捷了。这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是祖国的骄傲,是世界的骄傲!
振兴祖国
这些一成为过去的往事了,而现在我们要振兴祖国。我们要抓紧和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培养高尚的情操;学习丰富的知识;创造美好的生活!每一个青少年都要确立一个远大的理想,为此而去奋斗、努力。建设祖国,让祖国变成一个文明之国。就让我们为振兴中华做准备吧!
历史的变迁,清楚的让我们看见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朝着美好未来前进的祖国。祖国,你永远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大声的喊响你,中国,响亮的名字;让世界震撼的名字 !
《中国通史》的观后感(第6篇)
我本次读的书是《中国通史》。这本书把中国有记录的历史,从盘古开天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全部记载在内。看完这本书,我颇有感受。
必须说的一点,是我收获了很多很多知识。它讲述了中国千年来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了中国古代各国家的兴起,发展与衰落,记载了各种军事谋略,赞颂了古代各国的英雄好汉,咏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诗人用自己的灵魂所书写的诗歌,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或喜或悲的故事…这本书,无愧为"人类历史必读经典"。它把中华上下五千年,写得淋漓尽致。
当然,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是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还发现了,了解中国的历史,对于语文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先来说平时应用最广泛的成语吧。中国文学里基本上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来自于古代发生的一些事情。没有这些事情,也就没有现代丰富多彩的中文词汇。我们要想充分了解一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就必须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去哪里找呢 不用看别处,就在这本书里。
之后,再来谈谈对于背书的作用。
看完了这本书,了解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就能够把那些平时背起来能烦死人的"作家作品"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其实背作家作品,从某一方面来说,就像吃糖葫芦一样。零零散散的诗歌作品,就像裹着糖的山楂。而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就像中间的那根棍。单独吃糖裹山楂,的确挺好,但用棍子串起来,吃着就更方便了。
看完这本书,把糖葫芦串起来后,了解了作者写诗写文章的背景,就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他的感情,以及诗歌想表达的思想。有些诗歌,写的是在那个时代能体会到,而现在我们无法体会到的一些感情,比如说对官场斗争的痛恨,战争中士兵报国的忠心,和家人与外出者相互的思念。不知道为什么写诗,诗理解起来就会困难许多。
最后,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人,尤其是老师,因为它实在太经典,太值得读了。看完了后,无论是谁,都一定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