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第1篇)
手牵手,一起去畅游海底。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雨把玻璃打地好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从里面看向外面什么也看不清楚。此时的我正坐在书桌前,借着明亮的灯光,听着闹钟的滴答声,读着一本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本书介绍了尼摩船长开着《鹦鹉螺号》带着康塞尔、尼德·兰和博士一刘共闯海底。他们穿过太平洋,跨过印度洋,走过红海,渡过地中海,越过大西洋以及南背极海域,成功地克服了种种困难,饱览了海底奇观。其中给我印象深就康塞尔,他老实、坚强、善良、热心、勤劳、聪明、忠于主人。特别是他最后一点氧气都让给主人的那件事令我无比感动。
当然,令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他们被困在冰层里的那件事。想想看,鹦鹉螺号的氧气只能提供两天了,但要打破冰层还得四天五夜。这样的情况下,怎能不让人着急?可是,他们并没有太慌张,而是保持冷静,想到各种方法可以加快凿冰的速度。终于,他们在最后关键时刻用鹦鹉螺号那大功率的螺旋桨的推动冲破了冰层,让大家都吸着了海上的清爽空气。
看了这本书,我感触极深,我被他们那种英勇无偎的精神惊呆了。如果换成我去,我说不定早就上天堂报告去了,只会在船舱里着急地乱跑,和他们相比,我们的气势相差太远了!看他们、挑战凶猛鲨鱼,智击食人族,勇斗大章鱼,逃出冰层……哪一个不是令人惊心动魄的大冒险?我想,我们以后得一改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开始磨练自己的勇气与毅力!
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风仍在呼呼作响地吹着。我明白了,想要去冒险,光有想法是不够的,还要将勇气与智慧合在一起,才会有一次完美的冒险经历。
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第2篇)
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海底两万里,听起来就很梦幻。这本科幻小说虽然是虚拟的,不过里面作者形容人物表现,人物场景,事情发生的前后,还有故事都是非常逼真的。这本书中不仅仅有充满动作的紧张场景,真实的描写海底的生物,不过最让我钦佩的是,作者能运用自己强大的想象力,预见未来的事情。
这本书中,最主要的就是一艘潜水艇,鹦鹉螺号。小说是在人们真实的发明出潜水艇前25年出版的,让我最钦佩的,是作者成功的在小说中,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把潜水艇的构造,外形,功能,还有潜水艇里面的样子都和真实的是差不多的。可想而知,作者的预见能力多么强大。
这本书还有一个比较奇特的地方,就是他利用的科学知识特别多。在文中,阿尤那斯教授在故事发展中,都会慢慢讲述许多科学的道理和常识,但是与此同时,作者还会告诫读者,科学虽然对人类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给人类的造福很多,但是对于环境,还是有一定的坏处,所以一定要去保护环境。
读过的很多科幻小说中,《海底两万里》留给我的影响最深刻,因为在虚幻的基础上,添加了作者的很多思想,还有真实的常识和知识。这本书不仅仅只是幻想出来的,大多数人读完这本书后的感想都觉得这本书是真实的事件。这本书的作者,凡尔纳,联合了许多自己的幻想和真实的知识,非常有趣,让人们看到了他们海上的旅程,还让人们看到了以前人的智慧,和他们的思想。
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第3篇)
有一本书虽然看过许许多多遍了,可仍然百看不厌。它就是——《海底两万里》,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著作。这本《海底两万里》是一本科幻小说,作者儒勒凡尔纳在写这本小说是在电灯还没有发明出来时,他写出的潜艇海底探险的故事,而且写的栩栩如生,让我们沉浸于书中的海底世界里。
这本书讲的是1866年发生的一件奇异的事情,在大洋里出现了“海怪”。这只“海怪”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于是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被任命捉扑“海怪”。但这次追捕过程中他和他的助手以及另一名捕鲸手不幸的跌入海中,后来又辗转到了“海怪”的脊背上。才发现这并非什么海怪,而是一艘“鹦鹉号”潜水艇。潜水艇是尼莫船长在大洋上秘密建造的。尼莫船长于是邀请他们一起来做航海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来,经过珊瑚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过许多奇异的海底世界的壮观气象,也经历了许多令人惊奇的险情。
读完这本书,书内的一幕幕始终不散,我想不到一个渴望潜水的人但没有潜过水的人写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深海风景使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渴望海底的每一种生活,也想亲眼去会会深海的奇特生物,也十分想看透深海的心灵,更想品尝深海中美味而稀奇的海味,并和着那么多忠心耿耿的水手们在海底探险,令我沉浸在这部优秀的作品中了。
我想,就算是在现在这个发达的年代,也很少能找出像书中所写的“鹦鹉螺”号一样的潜艇出来。
这本书让我记忆犹新,因为这艘潜艇在大海中来回穿梭,潜艇上的人吃的,穿的全部都是来自大海。
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第4篇)
在海底畅游两万里,有的只是一只“鹦鹉螺”号和一行人。
一位教授,一名忠实的仆人,一位加拿大捕鲸手以及一位神秘的艇长组成了一只探索海洋的队伍,一次海底两万里的旅行。
尼摩艇长,一位神秘莫测的工程师。他恨陆地上的一切,却又如此善待这三位来自陆地的人。他明明少言寡语,但是每当说到海洋和“鹦鹉螺”号,就会两眼放光、滔滔不绝。他明明是一个冷漠的人,但是同伴的离开,让他低声哭泣。这并非是一个冷淡而寡言的人,而是一个钟爱海洋,有情有义的人。
孔塞伊,那个极其善于分类的分类狂魔,一个忠厚老实的仆人,总是顺从自己的主人。他善于学究各种事物的分类,却仍不缺少必要的谦虚,他在不懂时,仍会请教主人。
内德·兰德,一名加拿大捕鲸手,性格十分直率。从刚进入“鹦鹉螺”号开始,就想尽一切办法要逃出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折服。但在关键时,他也是那个精专,经验十足的优秀捕鲸手。
一个人一生中会有很多事情值得做,但是在尼摩船长看来海洋便是他一生的归宿。一个人,享受与海洋作伴,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驾驶属于自己的“鹦鹉螺”号,看着窗外属于自己的那片海洋。
在这本书中,“鹦鹉螺”号可谓是最“庞大”的角色,作者通过一整个团队的精密计算,再与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预知力,完成了这样一部与未来毫无差缺的科幻小说。
通过“鹦鹉螺”号,在海洋中畅游,经过印度洋,到红海,再到希腊群岛,最后进入大西洋,他们肉搏鲨鱼,电阻土著人,冲突冰盖,攻击巨型章鱼,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在海底畅游两万里,直到他们三个人在危险的情况下,终于逃出了“鹦鹉螺”号,将它和尼摩船长的秘密公布于世。
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第5篇)
这是我拜读的第一部凡尔纳的科幻著作,最初读的时候只是忘情于激烈的战斗,曼妙的海底,并没有在船长个人身上下功夫,换句话说,那时我只理解了情节却忽视了背景和内涵。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重读次数最多的著作,甚至高过我大力推崇的《小王子》,随着阅历的加深和对于哲学思想的粗浅的理解,我开始研究尼莫船长的意志。
很明显,船长是为了复仇。这种仇恨成为了鹦鹉螺号的“动力”。而尼莫船长的海底航行所代表的应该是旅者的孤独,孤独依托着旅行这种形式才能被人所感觉和理解,但是,孤独本身并不是来自于旅行。最后,船长的复仇,复仇是杀戮,这种杀戮所带来的是痛苦,但是痛苦中有着欢乐!
我也是一个驴者,但是,在最初的旅行的过程中我所感受到的孤独并不像“描述”的那么多,这应该是因为那时的我在一个时代中并不觉得孤独,也就是说那时的我能够适应那时的时代。
而后的阅读与思考是我渐渐的与这个“愚人时代”脱离,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志,一种对于周遭甚至是朋友的蔑视缓缓滋长,最终升级为“仇恨”。但是我不能“恨”我的朋友,我只能觉得彻底的孤独。旅行是“为孤独寻找借口”的最佳方式。
在这里,尼莫船长的旅行是孤独的,但是这种孤独为他带来了欢乐。一方面,这样的孤独让一个人去阅读,去思考,因为思考是对付孤独的最佳武器,思考一个问题,首先将自己领入困惑,而后从困惑中走出,这是难得的享受;另一方面,这样的孤独可以灌溉“仇恨”,于是在复仇的时候一种激情和压抑了很久的欲望得到释放,于是,意志得到了精神上的贯彻,这是贯彻意志的快乐。
没什么好总结的,无论从哪个方面上讲,这本书值得反复拜读!
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第6篇)
今年的寒假我读了一本学校推荐的优秀读物,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小说记述了阿尔纳斯教授及其同伴跟随“鹦鹉螺”号海底远行的整个过程,展示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和“鹦鹉螺”号上尖端的科技成果,刻画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无畏战士形象。
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读这本书时,仿佛坐在潜水艇上观看海底世界的是我,仿佛漫步于海底森林世界的是我,仿佛揭开海底神秘面纱的也是我……
在人物方面,文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机智,他收集海底的金银财宝,并不是满足自己的贪欲,而是将财富用于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他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那个仆人——康塞尔,他对主人的忠诚和遇事时表现出的勇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为了主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南极冰层下缺氧的时候,他把寄予生命希望的最后一丝空气留给了阿尔纳斯教授,那一刻可以说是全书里最感动人的一幕。康塞尔虽然只是凡尔纳描写的众多优秀角色中最毫不起眼的一个,但却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远见加博学的小说,是一部给人回味无穷,值得一读的小说。文中有句话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刻:“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
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第7篇)
我觉得我自己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博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龙纳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牐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面对这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此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第8篇)
这本书记载了阿龙纳斯教授、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大王尼德在“鹦鹉螺”号潜水船走了两万海里的路程,在此期间,教授见了许多的陆地上的人们没有见过的东西、鱼类、残骸、黄金等物品,去过海底王国——亚特兰蒂斯,还去过南极,不料,正好是南极6个月的漫长冬季,尼摩船长――“鹦鹉螺”号的主人与教授、船员们在极度缺氧的状态下,终于冲出“冰”围,获得了新生。由于尼德担心尼摩船长去了南极还要去北极,于是与教授谈好,却遭遇了北冰洋大漩涡――世界上最可怖的大漩涡!他们三人马上失去了知觉。醒来时,就已经到了一位靠北冰洋的渔夫家里,被法国当局派去的船接了回去,海底两万里就此结束。
我想,阿龙纳斯教授、康塞尔、尼摩船长和尼德的精神可以让我们学习:阿龙纳斯在困境中还要不断学习,持之以恒、康塞尔的乐观思想、尼摩船长与众船员团结一心的精神、尼德的互敬互助互补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我觉得跟让我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能力:他早就预知了世界上有一种叫做潜水船的东西而且预感到人类将会发明出一种比油灯亮又比油灯节能的东西,这就是无人不知的电灯。他的知识也令我惊叹,知道海底有海底王国――亚特兰蒂斯。这本书里可以让我学太多了。
这本书使我学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