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计划2024(第1篇)

  提携青年教师,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我校一贯注重的优良做法。今年,学校加大“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培训工程”及“高效能优质课堂研究”的力度,通过观察课堂、分析课堂,从中找出高效能课堂的因素,让学生听最好的课。为此,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拓宽培养渠道,采取自主研修、师徒配对指导、外出学校学习等多种培养方式,为他们的学习提高创造条件。

  一、总体目标

  1、造就一支“自律至诚、敬业爱生、拼搏奉献”的青年教师队伍;

  2、加强青年教师的团队建设,争创一流业绩,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3、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培养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组织领导

  为了把青年教师培养的规划落到实处,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下列同志组成:朱国材、骆忠云、周栋梁、朱利清

  三、具体措施

  按教学年限与年龄,将青年教师分成两组,实施分层管理,分级培养。第一组为教学年限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第二组为教学年限三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一)、第一组教学年限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工作要求:

  1、做细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要班风正,学风浓,纪律严,成绩好;

  2、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主动完成教研组安排的工作;超周备课,备出详案,及时写好教学反思,能熟练并适当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3、凡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自己都必须事先做一遍,完成该年度所教学科考卷的解答;认真做好期中、期末的考查工作,认真监考、阅卷、讲评,认真分析试卷;

  4、做好学科竞赛辅导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效;

  5、开展“七个一”工程。具体为:每学期至少撰写一个精品教案,至少上一堂专业汇报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制作一个教学课件,编写一份试卷,承担一个课题(可以多人),阅读一份教学杂志;

  6、每月教育摘记不少于3篇,并写好学习意见,每篇教育摘记不少于500字;每月撰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教育、教学故事或教育、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7、三年内普通话达到二乙以上等级、计算机达到国家一级、学历达到大专学历;

  8、严肃日常教学纪律,按《z二小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做实各项工作。

  (二)、第二组教学年限三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工作要求:

  1、做细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要井然有序,成为本年级或学校的模范班级;任课教师要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提高教学效率,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2、开展“七个一”工程。具体为:每学期撰写一个精品教案,上一堂专业汇报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制作一个教学课件,编写一份试卷,承担一个课题(可以多人),阅读一份教学杂志;

  3、备课笔记分教时安排,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详略适当;作业按学校要求批改,有错误就有订正,不出现漏批错批现象,重视评讲分析;

  4、每月教育摘记不少于3篇,并写好学习意见,每篇教育摘记不少于500字;每月撰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教育、教学故事或教育、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5、严肃日常教学纪律,按《z二小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做实各项工作;

  6、教学工作效果明显,实绩突出。

  四、学校措施

  1、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为青年教师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青年教师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学习和交流,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2、为每位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内容包括:“七个一”工程内容、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书复印件、普通话证书复印件、计算机等级证书复印件、心理健康教育合格证书复印件、资格证书复印件、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复印件、各类荣誉、参加活动等相关内容;

  3、学校为第一组青年教师安排一名有经验的老师或骨干教师给予指导,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具体要求参见师徒结对工作意见)

  4、加大师训力度。外出学习、考察活动,优先考虑青年教师,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历进修,为他们创造机会,尽量拓宽培养渠道。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计划2024(第2篇)

  一、指导思想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是学校的希望所在。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青年教师队伍。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带头人,带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任务及目标

  1、市级及以上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使培养对象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校乃至市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使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过渡。

  2、校级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具有指导、带头作用,为高一级青年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3、根据教育局要求,新毕业的老师能够顺利通过“一二三”考核工程;能够有一批人获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市优秀班主任”、“桦甸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三、具体培养措施

  (一)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科研兴校,必须发挥全校教师的聪明才智,同时确立“因地制宜,业余为主”的原则,推动工作着力点的转变,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自身素质较高而又懂得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新型师资队伍。

  1、通过教研组有计划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材料,并做好摘记。

  2、每学期聘请专家开设教育教学专题理论讲座,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青年教师要做好记录,写好心得。

  3、每学期在教研组开展教育教学沙龙,做好记录,写好心得,以便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展视野,取长补短,增长见识。

  5、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包括上岗培训、教科研培训、新课程改革培训、班主任培训等。

  (二)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级、片级或市级以上各类评优课比赛,如“二优”“四优”课评比,语文、数学老师会教;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等。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课改观摩课,如昆山市百节优秀展示课等。

  3、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教改实验课,在组里展开评课,有主评人。

  4、新毕业的老师上好汇报课和教研课和精品课,并组织老师进行评课。

  5、为培养语文青年教师,本学期继续和三中心小学联合举办“青苗工程”,聘请教研室顾治民老师做特约专家,每月来校一次,指导语文青年教师。

  6、对于刚毕业的老师,在学校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传帮结带。具体安排:张晓梅负责指导迟玉艳语文教学;吴春柳负责指导张华丽音乐方面的技能,尹立群负责指导王振宇英语教学方面;徐传忠负责指导刘芳霞数学教学。(具体要求见师徒结对活动)

  (三)加强青年教师教科研水平

  1、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沙龙,请有经验的老师谈谈,学习理论专著,展开讨论,撰写心得。

  2、在教研组中展开青年教师沙龙活动,青年教师理论学习活动,年长的老师发表观点或意见。

  3、每月写好教学反思,要参加“一二三工程”的工程按具体要求写,并在“新教育专题贴”上发表观点、参与评论。

  4、扎扎实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青年教师每人承担课题,学期初写好方案,学期结束写好课题总结报告。

  5、组织青年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或刊登。

  (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业务进修

  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鼓励年轻的老师参加成人高考,进行本科函授,甚至向高层学历进修。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坚持以加强师德教育,更新教育思想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分层次、多渠道,积极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计划2024(第3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师又是教育的实施者,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学期我们将以青年教师的培养及培养各级骨干教师和名师为目标,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现将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中心学校现有教职工165人,其中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75人,大部分是近两年来的大专毕业学生。其中校级骨干教师15人,区级骨干教师11名。这些中青年教师的加入,大大充实了我校教师队伍,该变了我校教师年龄偏大得现状,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青年教师由于刚步入教师岗位,工作经历浅、经验不足,虽有着较深厚的文化知识功底,但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也就成为我校工作的一个重点。

  二、培养目标

  1、本学期以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主,除培养 、充实校级骨干教师10名外,力争培养区级或市级骨干教师15名。

  2、对于年初刚充实到教学一线的教师,再原有骨干教师及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下,逐步掌握教学技能、技巧,达到熟练程度。

  3、两年内力争我校市级骨干教师6名以上,区级20名以上,校级40名以上。

  4、在培养各级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力争培养出2-3名在全区或全市以内小有名气的优秀教师。

  三 、采取措施

  1、鼓励中青年教师认证学习业务知识,熟练教学技能技巧。

  2、以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为突破口,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3、给中青年教师引路子、压担子、搭台子,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提供一切机会,让他们多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4、原有各级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常讲示范课,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其次,争取手拉手,给对子,互教互学,提高其教学水平。

  5、加强校际间交流,采取引进来或带出去的方式,让青年教师多多参与,提供机会让其学习。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计划2024(第4篇)

  一、机构设置

  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以下工作:

  (1)制定“传帮带”活动的工作计划。

  (2)审核导师和学员名单,确定或调整导师和学员的“结对子”关系。

  (3)颁发证书并适时组织拜师会、座谈会。

  (4)检查教师“传帮带”活动的实施与落实。

  二、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方案

  导师制的实施一年为一个周期,导师评聘、学员推荐每年为一届。导师的评聘和学员的推荐要覆盖义务阶段各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名额可相对增加。导师与学员的师生关系,非经领导小组不得确认或解除。

  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与导师学员结对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集中培训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实施,每学年不少于2天。主要聘请专家进行培训,提高学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分散培训由各教学点教务员负责实施,每学期1次,每次不少于1天。主要组织学科导师和学员开展教法学法研讨、交流,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汇报,提高学员教学实践能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导师学员经过自愿双向选择,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结对指导由各导师负责实施。导师与学员一一对应。

  通过导师制的实施,促使学员成为学校或当地学科教学、教研业务骨干,在本学科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导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提升,自觉地在教育教学、教育研究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养一批中青年教学业务骨干,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初中骨干教师队伍。

  三、导师资格及审核

  导师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师德,有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2、教育理念先进,富有创新精神,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得到师生普遍认可,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

  3、中学任教需中教一级及以上,小学任教需小教一级以上。

  4、在某一教学领域具备十年以上教学经验。

  导师可由各教学点、教研组推荐上报,也可自行报名,经领导小组统一选拔择优确定。

  四、导师职责及权益

  导师应当完成以下工作并接受领导小组检查:

  1、制订培养指导计划。全面关心新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

  2、指导学员上好研究课、公开课、汇报课和进行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每月听新教师上课不少于1节且书面纪录与新教师交换的意见。

  3、每月为学员上示范课不少于2节,公开自己的教案本与学生练习本。

  4、指导新教师制定工作计划。指导新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传授自己的工作心得。帮助学员确立阶段性目标,指导学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及经验的积累和论文的撰写。

  导师具有以下权益:

  1、具有导师资格,无论是否被安排辅导学员,均享有学校导师聘任资格,获得学校的导师聘书。

  2、在存续导师与学员的师生关系期间,学员所获得由学校颁发教学成果奖励,所导专业的导师均可同等获得。存续期间获得学校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

  3、导师每周计1节课课时量。

  五、学员教师资格及审核

  学员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关心学生,敬业爱岗,积极上进,安心本地的教育事业。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教学基本功,勤于钻研业务,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3、教龄不满3年。

  4、年龄在30周岁以下,有与任教学科相对应的合格学历。

  学员由各教学点、教研组选拔择优确定,确定后的学员基本情况报领导小组;自愿报名的学员须经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六、培养教师职责及权益

  1、认真学习导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良品质,成为导师先进教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者、传播者和发展者。主动请求指导教师解答有关教学问题,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

  2、每月听导师示范课2节以上,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含中小学)开设公开课、汇报课1节以上;及时做好日常教学反思,认真撰写教学后记,每月整理教学反思不少于1篇并交导师批阅后交领导小组备案。

  3、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档案,包括听课、备课笔记,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案例记录,教学评价指导等,重视资料、经验的积累和交流,每学期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论文不少于1篇并交导师批阅后交领导小组备案。

  4、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及时向导师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每学期认真撰写学习与工作总结。

  学员具有以下权益:

  1、优先参加区、市各级学科竞赛,优先具有进修、培训资格;

  2、获得学校组织的集中和分散培训机会;

  3、教研成果获得教务处重点推介或结集。

  七、主要日程安排

  1、9月为宣传动员月,至9月30日正式成立领导小组;

  2、10月10日完成各教学点导师和学员教师登记;

  3、10月15日审核批准导师与学员名单,审定导师与学员教师的传帮带关系;

  4、10月20日左右,拜师大会。颁发导师聘书、学科带头人荣誉证,签订拜师带徒协议书。

  5、20xx年元月15日左右座谈会。

  6、元月20日左右第一期活动考评。

  八、考评要点:

  1、定性考核为主;

  2、考评依据主要为学员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及导师对学员教师的书面指导和谈话记录。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计划2024(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根据工作需要,每年都要聘任一些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学历层次较高、工作热情高,但经验不足。为了让这些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将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为青年教师带给锻炼的舞台,促使其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为使青年教师培养有条不紊的进行,特制定本计划。

  二、培养目标

  1、培养青年教师不仅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使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磨练自己各项教育教学技能。成为充满教学智慧,洋溢教学热情,挥洒教学魅力,“享受教育”的现代型教师。

  2、使培养对象树立职业自豪感、荣誉感,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

  透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科学研究及专家指导等形式,提高培养对象的教育创新思维潜力,学科知识拓展潜力,信息技术运用潜力和教育科学研究潜力。

  3、促使他们逐步构成学科教育教学的个人风格和特色,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适应新形势下教学工作需要。

  4、青年教师经过培养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三、培养资料

  学校为培养对象创造条件,带给机会,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与师德修养,现代化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水平,课程整合潜力,教育技术运用潜力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潜力,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四、培养对象的选定

  学校本期新聘任的教师及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教师。

  五、培养方法及措施

  学校本着注重潜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构成特色的原则,不仅仅在工作中关心青年教师,更要在生活中关心他们,调动他们的热情,释放他们的活力,让他们始终成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前沿、最具活跃的群体。

  1、加强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

  每周周前会前20分钟,定期开展青年教师“一话”(普通话)、“三字”(钢笔、毛笔、粉笔字)为主要资料的教师职业技能和基本功竞赛活动。

  2、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1—2次理论学习。学习各个学科《新课程标准》、《课堂评价标准》及国内

  外最新教育教学动态。

  3、为青年老师精心挑选“教学导师”,开展一帮一活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使其成长更具

  科学性。

  4、强化对青年教师专业教学基本功的培训。

  每月份学科组织青年教师观看名优教师的优秀教学录象课例。当场点评,发表感受,记录学习心得。

  用心发挥身边名师的作用,要求年轻教师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提倡青年教师跨学科、跨年级听课,从

  各学科中取之精华,吸各学科之所长。

  5、认真落实群众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让群众备课落到实处,本期一开学校长亲自主持召开各学科教师会议,安排群众备课工作。本期我校教师的备课要做到“三定”,即定时间(每周周四下午数学英语学科,周五上午第三节语文学科)、定资料(主要说下一周的教学资料)、定课件(说完课后每人根据资料制作一个课件,周五离校前上交教导处)。为检查教师的备课状况,学校除了教导处检查教师上课状况和包级领导推门听课外,每周校长组织所有领导到一个级中听课,听后组织这个级的老师评课,对课堂教学状况不佳的教师进行谈话,以此促使每一位教师备好课。

  6、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本期由于工作需要,我校各学科新进了一些教师,这些教师热情高、精力充沛,但缺少教学经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我校一开学就让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宋华玉、王艳辉、刘涛、徐晓丽、王娇、马晓燕上示范课。并请进修学校英语教师陈同冰等外校教师来校授课。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用示范课引领广大教师去欣赏新课改新方法给课堂带来的勃勃生机,用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广大教师去领略课堂上学生迸发出的真情实感。

  7、跟踪听课,提高新来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每周包级领导和业务领导一齐到年轻教师班中听课,听课时,听后就评,评课时,指出优点,点明不足,让新进教师看到期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位教师备好课。

  8、为青年教师带给教学实践锻炼的舞台。

  透过多种形式让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学校将给青年教师带给各种锻炼的机会,用心推选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赛”、“创新教学设计赛”、“优质课比赛”、“现场说课比赛”等。

  9、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建立个人教学博客。坚持记录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受,困惑、烦恼和欣喜、感动。

  10、在校园网上建立“青年教师教学论坛”。鼓励青年教师用心思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带给一个随时随地能够进行交流,进行思想碰撞的“硅谷”。

  11、对青年教师进行撰写论文、专题心得的培训。

  聘请在论文撰写方面有特长的名师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撰写的技巧。如何取材,立意,论证,如何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从而提高青年教师论文撰写水平。学校每学期将挑选出优秀论文,向国家、省、市、县各级刊物推荐。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朝阳”工程。学校将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用心、浓厚”

  教育教学研究氛围,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的专长与教学特点,为他们带给广阔的参与各级各类教育

  教学活动、展示、和比赛的机会。让青年教师在实践的磨练中一步步得到锻炼,一步步成长起来。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计划2024(第6篇)

  一、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

  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思想,采取得力措施重点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在市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名师,带动和促进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以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具体目标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培养一定数量的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优秀青年教师。

  二、名师培养对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名师培养对象分为特级教师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三个层次。

  (一)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的基本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遵守“三要八不准”有关规定。

  2、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即具备合格学历),并能积极参加高一层次学历的继续教育。

  3、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具备比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胜任本学科各年级的教学。

  4、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参加校、区、市的教研活动和教学课题研究,积极撰写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论著。

  5、工作量饱满,自20XX年9月以来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量符合有关规定。

  6、年龄在三十五周岁以下,具有三年以上的教龄。

  (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基本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遵守“三要八不准”有关规定。

  2、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及基础理论知识,精通本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本学科教学中对校内的广大教师能发挥示范、指导作用。

  3、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学科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在市、区县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中成绩优良。

  4、具有参加教育教学科研的热情和能力,有自己主持或参与的课题。

  5、年龄在五十五周岁以下。

  6、具有高级教师职称。

  (三)特级教师培养对象的基本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遵守“三要八不准”有关规定。

  2、具有所教学科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自学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时把握现代知识更新趋势和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规律。

  3、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教学方法有独到之处,教学效果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方面有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

  4、积极承担指导青年教师任务,在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贡献。

  5、是市级学科带头人或“三三三”工程培养对象:

  三、主要措施

  1、组织管理。学校成立“名师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由教育、教学专家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人员组成名单另定)。其日常工作由教科研室负责。

  2、经费保障。设立名师培养与科研补助经费,专款专用。用于培训、考察调研,科研等活动,以保障名师培养计划的落实(经费使用办法和标准另定)。

  3、鼓励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档案袋。

  4、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校园环境,继续开展“金中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沙龙”等活动。

  5、建立名师培养对象的确认、培养、考核和管理制度。

  名师培养对象的确认:凡符合名师培养对象的基本条件的教师,经本人申请,学校“名师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即作为本校名师培养对象。在第一次确认工作之后,今后对未列入培养对象的申请者每学年确认一次。

  6、对名师培养对象实行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