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征文(第1篇)

  雷锋个名字如雷贯耳。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垂暮的老人,他们都知道“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这个名字早已成为了善良、正义、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代称。

  雷锋的一生极其短暂,但他的道德品质和感动世人的人格魅力让人印象深刻。帮施工大楼运砖;替丢掉车票的妇女买车票;帮忙打扫候车室;接济生活困难的同志……雷锋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在这些小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句话说的就是雷锋的品质。

  雷锋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是高尚的,尽管他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是他的精神传承了下来。无数人沿着雷锋的脚印,继续走着雷锋走过的道路,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就比如我,昨天还有一位奶奶夸我是当代小雷锋呢,现在我心里还美滋滋的。事情是这样的:昨天我和妈妈要去市里的新华书店看书,一大早就来到了公交车站,不一会车就来了,车上的人也不多,我和妈妈找了一个双人座坐了下来,渐渐地车上的人多了,这时上来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挤在人群中,显然有些吃不消,我看见了就跑过去把老奶奶拉到我的座位上,让老奶奶坐,老奶奶高兴的夸我:“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当代的小雷锋啊!”听了这句话我的心里想吃了蜜一样甜。这时我才懂得“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含义。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党和人民对我们给予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要学习贯彻雷锋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学习他无私奉献、帮助他人、勤俭节约的好品质。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弘扬雷锋精神征文(第2篇)

  三月的春风吹绿大江南北,在万物吐露芬芳之时,我们总会想起一个不朽的名字——雷锋!今年是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

  晚上,坐在台灯前,细细地读着《雷锋的故事》这本书,雷锋所做的那些好人好事一点一点地在脑海里闪烁: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平日里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为战友一针一线地补裤子,半宿都没睡;被人们赞为“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读了这些故事,我加深了对雷锋的印象,更对这位战士由衷的敬佩!雷锋的事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星,照亮了我心灵的天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令人深思……我想学习雷锋其实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事,哪怕一点小事也好,只要能够帮助别人。缓缓想来,我寻找身边的“雷锋”:放学了,下着大雨,一位同学没带雨伞,另一位同学走上前,主动邀请共打一把伞,两人有说有笑地走出了校门……在公共汽车上,满车的乘客,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上来一位老奶奶,一位中年人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说“老人家,您坐我这里吧!”……去年冬天,一日我放学走到自家楼下,见一小学生站着发呆,一问才知她忘了带家门钥匙,我便请她到自己家……现在想来,不经意间,我也当了一回“雷锋”。

  人与人之间,或许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次普通的让座……都会让你成为别人心中的雷锋。可见,雷锋已经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雷锋精神已深入人心。人们赞美雷锋精神,社会需要雷锋精神。我们青年一代要用行动来延缓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永驻神洲!

  三月的春风,传播着雷锋精神的种子,愿它茁壮地成长、开花、结果……

弘扬雷锋精神征文(第3篇)

  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记得那天是学雷锋日,我和我的好朋友王俊中午被老师留下,帮老师判上午听写的内容,直到很晚才走。我们以飞快的速度跑回家吃饭。我们俩奔跑的速度好似奔驰一般的飞快,那是因为我们下午还要准时赶回来上课。在回家的途中,我们看见了一位老爷爷正坐在板凳上,一副发愁的面孔,好像正在沉思着什幺,老爷爷身旁还有一箱方便面。这时,便引起了我和王俊的注意力,王俊对我说:“我们一同去问问老爷爷有什幺困难吧!”“好吧”我说。然后,我们跑到他的身旁,经过一番了解后,才知道他家住在对面那幢楼里,因为儿女不在家,又买了一箱方便面,可是家又在5层,自己身体虚弱搬不上去。王俊听完,立刻说:“咱两帮老爷爷搬上去吧!”

  “赶紧走吧,别多管闲事了。”我说。“今天是学雷锋日,我们就学一下雷锋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吧!”王骏说。“要去,你就去,我不管,万一下午上学玩了怎幺办。”“就算晚了也是值得的,我去了。”王俊便帮老爷爷搬方便面,在王俊的行动下使我感动了,我说:“我也来帮忙。”“你扶老爷爷,我来搬。”然后在老爷爷的带领下,我们走了上去。在途中,我看见他都累的满头大汗了,简直就像一个落汤鸡;我说帮帮他吧,他又不肯,最后,他都累的不行了,好像虚脱了一样,可他还是坚持给老爷爷送回家。

  事后想想,我真的不如他,我为我当时的行为而内疚。我们在生活中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眼出现在需要帮助人的面前,去无私的帮助他,处处学习与发扬雷锋精神。只有这样,当你在遇到困难和坎坷的时候,别人才会勇于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帮你渡过难关。

弘扬雷锋精神征文(第4篇)

  雷锋叔叔做过的好事可以装一火车,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活雷锋。例如我的妈妈。妈妈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如果别人需要帮助,她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次,妈妈和阿姨捡到一个钱包,望望四周,都没有人,于是就打开钱包寻找一些有价值的线索。钱包里面有好多的现金、身份证、户口本、存折等。妈妈和阿姨发现包中有张名片,于是照着上面的电话打过去。

  接电话的是包的主人的朋友,她告诉妈妈和阿姨包的主人的电话。

  妈妈和阿姨拿起电话打给包的主人,当时主人还没发现她的包丢了呢!于是她们约定在宁海服务区见面。

  到了那儿,包的主人站在那儿,眺望着妈妈和阿姨的到来。妈妈和阿姨把包交给主人,包的主人紧紧抓住妈妈和阿姨的手上下不停地抖动,嘴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两个字——谢谢,因为这是她所有的家当了。

  身边的一件件事例都说明了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会有雷锋;说明在雷锋的影响下,我们身边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活雷锋”,他们就像雷锋那样热于助人。

  现在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叔叔的足迹,伸出那热情的双手,捧出像那春天般温暖的爱心。

弘扬雷锋精神征文(第5篇)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在《人民日报》发表题词,庄重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每年的这一天被定为“学习雷锋日”。这个号召,走过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热情高涨,七十年代的人人争先,八十年代的有些改变,九十年代的逐渐淡漠……

  毛主席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半个世纪过去了,几代人在“雷锋精神”的感染下成长。然而,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很多人都感慨雷锋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对此,有记者走上街头,进行了采访:“三月五号您知道是什么日子吗?”“知道!学习雷锋日!”“身边遇到过雷锋式的好人吗?”“我身边还真不少。岁数大的有人搀,上车有人让座,这不是很好吗?”“经常遇到,我是登山爱好者,比如登山时谁的车出现故障了,很多人去帮忙,我心里感觉社会还是很温暖的。”“以前经常接受关于雷锋精神的教育,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两代,三代人,社会上的人情味还是很浓的”。“有时候坐公交车都有人抢着让座,你想让座别人都比你先一步让完了”。

  在采访中,记者有了这样的感触,雷锋精神在人们心里并没有远去,很多人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着雷锋精神:或许是拾金不昧,或许是助人为乐,或许是尊老爱幼,或许只是举手之劳的一件小事,但就是这些默默无闻,随处可见的小事,让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然而,在生活中也发现了另一种“雷锋精神”。有人说“雷锋精神三月来了四月走”不只是局部地区,在很多城市都有这种现象。有些时候,有些活动会给你们一种作秀的感觉,我觉得这种现象很普遍。我觉得学习雷锋是精神传播史,而不是靠一个活动就可以传播的。社会道德是靠全社会公民为他人服务意识的提升来实现的,普遍的道德提升是最重要的。

  在3月5号这一天,学校要组织活动,单位或团体要集体做好事,各行各业都在当天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我们发现,在这一天,大家都在忙着清洗路旁的栏杆,忙着看望孤寡老人,忙着捐赠衣物,忙着举办各种学雷锋报告会……这些活动开展的热火朝天,似乎过了3月5号再进行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某些人里,学雷锋不是一种习惯,已然成为了一场秀。

  其实,学雷锋“学”的不是形式,不是当天做了多少好事,而是要学到精髓。吉林市民间公益组织新闻助学会成员高喜文说:“时代在变,我们不可能再回到雷锋那个年代,也不可能完全效仿雷锋,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变。不管什么时候,真、善、美都应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我们就是用行动,在点滴小事中践行着这种精神。”

  是的,点滴实践。今时今日,要让社会变得温暖和谐,就要使人人心中都时刻怀着一种“雷锋精神”,这种雷锋精神就是,要懂得“爱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不做恶事,不做对别人有损害的事。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手去帮一把,这些才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才是最应该坚持下去的。弘扬社会正能量,勤俭节约,这些都是和雷锋精神契合的,或者说在某方面它是学雷锋的一个侧面,让雷锋精神在更具生命力。

  正所谓“小善大爱”,只要有心,每天都是雷锋日。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彼此间充满友爱和信任,使我们的生活更具温暖,更添真情。

弘扬雷锋精神征文(第6篇)

  雷锋,虽没有沙场上的浴血奋战,没有建立过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他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把帮助别人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这种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使他的名字却被人民永远铭记在心里。他短暂的人生经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有一种精神,它不是一瞬间的光芒四射,也不带有丝毫堂皇的理由,但它却成了是全中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它就是雷锋精神。

  1962年,雷锋同志将灵魂化为一汪清泉,在人民大众的血液中湍动;将身体化为一抔净土,培育着我们华夏儿女;将精神化为一座丰碑,引领着的中国青年。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同志将他的举手投足编织成中华民族的精神网,以短暂的人生塑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精神丰碑。

  雷锋同志曾问:"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了你的劳动,使世界变得更美丽?"我想正是这些问题时刻鞭策着他严格要求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奉献路上走得更远。

  雷锋,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自觉服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他不仅是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体现了一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他说:"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个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雷锋精神是一座丰碑,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踏上无私奉献的人生道路。

  孔繁森,走进西藏,走进雪山高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与藏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用自己的生命带领大家走进阳光;杨善洲,绿了荒山,白了头发,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心向未来,不辜负人民的期望。谢延信,延展爱心,信守承诺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又如的中国青年,金晶,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孟佩杰,在贫困中,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这些可贵的精神品质正是雷锋精神的一种延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体现。

  作为当代大学生,毋庸置疑,我们更应该向雷锋学习,学习他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假如一个人没有用积极的、认真的、负责的、吃苦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学业,那么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必然是面临学业的不如意。这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学会拼搏奋斗、学会积极进取、学会永不止步。

  在我心中雷锋精神传承着善良和大爱,守着暖暖的情意,遥想着太阳唤醒另一个季节的温馨和祥和。就这样,守着期望守着希望也守着一份人间的大爱和温情,感受雷锋的点点滴滴,去温暖季节的冷漠和人间的冷漠,心灵的冷漠。其实,真正的寒冷也许不是来自大自然的,但真正的温暖却是来自心灵深处。雷锋同志教会我们,以真挚的情意,演绎人间的暖阳,无论自然的寒意还是人际的冷漠,都将一一被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