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回老家作文(第1篇)

  大学以前,端午节是一直在老家过的。老家在北方的农村,端午节并不是很当一回事,再说算起来也是二十多年前了,那时候生活条件毕竟还是颇有贫苦的味道,还不是怎么好,也很难重视。

  那时的端午节,依稀的印象是我们小孩子最多在手腕系上一些彩色丝线,等节后下雨了,撒在雨水暂时形成的迷你小溪流里,当时并不知道其中 “抛弃”隐含的寄托和希冀,只是觉得彩线随水蜿蜒而去有点好看且好玩。那时吃粽子也很少,有时候看到别人吃粽子,真的是很心馋。虽然有偶尔穿村走乡卖粽子的,也许可以一饱口福,但那须得运气好,要碰巧父母在家且高兴,否则就可能是稍纵即逝、可遇不可求了。后来,幼童成了少年,便有时自己到很远的河边或湖塘处——有芦苇的地方,采些苇叶回家央求妈妈自家包几个。但材料真的有限:如果能全是糯米是最好,但是多只是糯米加一些普通米,甚至全是普通米;如果还有几粒红枣,那就是大大升级了,可不管怎么样,粽子毕竟是稀罕的,只要有就已满心欢喜,都会感觉特别特别的香甜。再后来上学了,慢慢知道了屈原,也知道了端午的来历——端午不仅是个节,而且更有民族的精神与象征。时光飞逝,现在回忆起来,对从前端午最深的感觉依然是一年难得吃上一次的粽子。在心中,老家的粽子是儿女对父母的撒娇,更是母亲对孩子的疼爱,深含着亲情和慈爱。

  大学毕业后,几年四处漂泊,不论是在上海还是杭州,对于端午节基本上都是忽略不过的状态。因为对于不能回家的节日,作为一个游子往往是采取掩耳盗铃假装不知的。何况,随着经济的发展,粽子也在市场的浪潮中逐渐成为了一种普通的食品,与节日的联系也淡了,已经如芋老人之芋无 “向者之香而甘也”。

  十年前,我来到了宁波,从此端午也就年年在宁波过了。头几年因为是独身一人依然是敷衍而过,自结婚后有了新家,过端午也就有了正式的成分。每逢端午,妻子总是从娘家带来一束菖蒲艾叶挂在家门上,我虽然刚开始不习惯,但是觉得这毕竟也是一种纯自然的装饰,而且还有一种草木叶的清香,别有一种好气息,因此也总欣欣然,而至于驱疾避疫的象征意义则很少去联想。时至现在,我也会想着在端午节自己买上一把菖蒲艾叶了,我想:这既是入乡随俗,也是顺应传统。在宁波,通过端午,我也是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龙舟。虽然此前通过文字、图片、影视等有些了解,但是参与其中身临其境还不曾有过。记得那是《东南商报》一次环保活动在东钱湖组织龙舟比赛,公司的楼盘也冠名了。春雨濛濛中,看到众人尤其是专业的运动员奋臂齐挥,击鼓齐喊,感觉真的很有力量气势,感觉真的让人激情迸发。只是比赛的气氛浓了,人往往也就忘记了龙舟也用来驱赶鱼虾以防它们噬食落水人的本意,说实在的我当时也是只顾热闹的了。再后来,我也知道端午节来历在江浙还与孝女曹娥、忠臣伍子胥等有关,不仅只是因为屈原。对于此,我想每一个节日不论为何为谁而起,但其实都是一种百姓民众千百年来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道德情操的褒扬。

  老家的端午是北方的端午,也是少年时代的端午,也是贫穷困苦的端午,也是快乐天真的端午;新家的端午是南方的端午,也是我中青年后的端午,也是生活进步的端午,更是思念感悟的端午。“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不知不觉我已经多年没有在端午时节看到麦儿黄了。08年起,端午也成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这多少让节日更像节日了,至少是让工作的身体多了一天的休息。但“每逢佳节倍思亲”,也让我在正式成为假日的这一天更加思念自己老家的父母和哥姐,更加回味老家曾经的端午,更加珍惜新家现在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我想作为属于任何人生命中都至少占据了三百六十五分之一时间的端午节,这一天不仅属于屈原,属于历史,更属于我们每一个家庭,更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端午回老家作文(第2篇)

  马上就到端午节了,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节、端五、端阳、重午。现在,有些习俗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好多习俗是不应忘记的,从中看到先辈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用丰富的想象力为平淡忙碌的生活增添无限的乐趣。

  小时候的我喜欢过节,二月二龙抬头,炒面、箕块、爆糖豆。端午节就更不用说了,喜欢过端午节的原因之一是可以有粽子吃,二是有奶奶做的小玩偶,也粗略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每到端午节前家里就会很热闹,门上插艾草和桃枝,为的是驱虫避邪。集市上有卖粽子的,可奶奶家的粽子都是自己包。

  节前,爷爷开始准备粽叶、细麻绳儿,奶奶则准备更多东西,江米、黄米、红枣、白糖、红糖、花生米、青红丝,这都是包粽子必备的原料。还有一样东西也是端午必不可少的,因为奶奶是胶东人,有些风俗还是要保留的。奶奶准备好五颜六色的绣花线,用它来扎制现在称为工艺品的小粽子,至于扎制小粽子的是有什么意义,我也说不明白,但当时只知道好看,好玩儿,

  奶奶是个小脚女人,心灵手巧,腿一盘坐在炕上,搓麻线,纳鞋底,做布鞋,做棉衣,奶奶什么针线活儿都会做,用丝线缠小粽子就更不在话下,只见奶奶先用硬纸壳的纸把它做成有角有楞小粽子的样子,然后用五彩线一圈一圈缠起来,缠的.时候要将颜色搭配好,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紫色间隔有序,非常好看,做好后还要扎制在一起。上面一个大粽子,大粽子的每个角上分别挂着一个小粽子,小粽子的大小要一样,等做好了把它们都挂在屋里十分漂亮,奶奶还会做些小一点的这样的工艺品小粽子,分给我们,小孩们会很自豪的拿到街上、带到学校给小朋友们显耀,“这是我奶奶做的”。小朋友那个羡慕的样子令我至今难忘。做完假粽子,就要开始包真粽子了,这也是我最兴奋的时刻。

  爷爷把买来的江米、大黄米、粽叶、花生用水泡上,大盆小盆的摆满一地,奶奶忙着洗红枣,拿出白糖、红糖、青红丝等一切准备完毕,吃完晚饭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把粽叶一片片铺好放在一只手里,另一只手则抓上一把把的江米放在粽叶上,然后再放入红枣,花生把它包起来,包好粽子是三角形或四角形的,最后用麻绳捆绑起来,粽子就包好了,如果包糖馅的就放入白糖或红糖再抓上点青红丝。那时家里人口多,还要分给亲戚朋友,邻居。所以要包好多好多的粽子,等粽子全部包好,放在一口大大的铁锅里,因为端午节有吃煮鸡蛋的习俗,所以要把鸡蛋摆在粽子的空隙里,这样煮出的鸡蛋带着粽叶的香味。

  奶奶开始煮粽子了,先用大火把水烧开,然后用小火慢慢的煨,这样煮出的粽子又粘又香用现在的话就是入味了,厨房里开始飘出阵阵浓郁的棕香的味道,粽子是要煮一夜,直到早上天亮才能出锅。

  我和姐姐,小姑、小叔晚上睡觉就盼着天亮,天亮起床就过节就能吃奶奶包的美味可口的粽子了。

  奶奶去了天国,您在那里还好吗?“每逢佳节倍思亲”,怀念奶奶家的端午节!

端午回老家作文(第3篇)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它是丰富多彩的。这是纪念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过端午,各地都有各地的习俗,但你不一定知道我老家的风俗……

  我的老家在扬州乡下。端午节到了,家里总会放很多粽子,都是自己包的。粽子是三角形的,鼓鼓的,像一个胖娃娃。“胖娃娃”身上穿着翠绿色的外衣,还被五花大绑,肚子里吃得全都是糯米和各种配馅。看上去让人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口,看看它是什么馅儿的。

  也许吃粽子家家都会有,但你绝对不会有一个活动“斗蛋”!那是专门属于我们小朋友的端午节游戏。由于当天家家都会吃鸡蛋,孩子们就会在那天把自己家煮好的熟鸡蛋带到学校,每人手拿一个鸡蛋,相互撞击。谁的破了,就会获得一个“软蛋”的雅号,看谁能够笑到最后。这个游戏你没有听说过吧?

  还有一个我们极其想看到的精彩的节目,是赛龙舟!在晴好的下午,开阔的水面上微波荡漾,划桨的赛手们跃跃欲试。好几艘龙舟并驾齐驱,争先恐后。岸上锣鼓喧天,观众呐喊助威,似乎都快将天震裂了。场面十分热闹,煞是壮观

  端午节这天,可真是丰富多彩,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令人难以忘怀。

端午回老家作文(第4篇)

  端午节的中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奶奶家过端午节。

  奶奶家门口悬挂着艾叶,爸爸说那是避蚊驱毒,祈求平安的。奶奶家的桌子上摆放着很多好吃的,有苹果、梨、麻花、粽子还有鸡蛋。我问:“为什么今天要吃粽子?”爷爷告诉我:“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爱国诗人屈原五月端午投江自杀,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肉,便往河里投粽子喂鱼吃。后来,就渐渐地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的习俗。”

  听了爷爷的介绍,我挑了一个小粽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端午回老家作文(第5篇)

  周四是端午节,按照国家假期规定,周四、五、六放假三天,爸爸提议:端午节回老家,和姥姥、姥爷一起过节。提议获得一直通过。周三放学后,我们便出发了。一路上,儿子很兴奋,可能是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儿子跟姥姥、姥爷特别亲,自从五一节回去过,有将近一个月没回去了,儿子特别想念二老,要回去了,当然很高兴,儿子象是个小导游一样,一路上介绍着他看到的风景,还不是的发出“真美呀”的感叹。真是一点事都藏不住的小家伙。

  回到家,儿子便和他的姥姥、姥爷腻歪上了,把我们甩在了脑后,还要他姥姥给他系五彩绳,他叫着幸运绳,姥姥帮他找来五彩线,早就预备好的,全找漂亮明亮的配色,姥姥埋怨说,本应该初一就系上的,可是你们今天才回家。好家伙,手腕上、脚腕上全给系上了,给我也系上了一个,要给爸爸,爸爸嫌小儿科,笑笑不要,还说,“还有脖子上没有嘛,也系上吧。”哈哈,老规矩也演绎的很有趣。

  第二天便是端午节,一早,老人便早起到田间地头喇露水去了,还要拔几颗艾蒿回家放在门前驱邪,可是我们却是睡到六点多,错过了好时机,等我们一家睡醒了,爸爸和妈妈已经回来了。儿子晚上和他姥姥、姥爷一起睡,睡得很香,起床也很晚。

  家里的房子已经二十多年了,一些屋脊塌陷需要整理一下,吃完早饭,我们全家就开始动工了,爸爸和老公爬到房顶上修理,我和妈妈在下面打小工,和泥运料等,儿子呢,要帮姥爷看看维修的质量,是一件大任务。

  修房的任务不重,一个小时便干完了。下午,我们要回家了,儿子很不高兴,赖在家里不肯上车,姥姥说,住几天就到莱西看他,这才不情愿的跟着我们走,回来的路上,儿子睡了一路,没有了回去的兴奋。

  不过回到家里的楼下,儿子又见到了平时的玩伴,又玩去了,刚才的不快烟消云散。

端午回老家作文(第6篇)

  端午节作为传统民族节日一直流传至今,在北方和南方对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是不一样的。看着南方的亲们分享的端午节趣事,我觉得特别的新鲜,有那么多习俗,那么多娱乐项目,可能是屈原是南方人的缘故,在北方就没那么好玩了,我仅有的一点印象就停留在小时候,看着大人这一天如何过。

  在我们这里最隆重的节日要属春节和中秋节,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节日。就比如清明节,我们这里就是吃煮鸡蛋,插柳条,有的还会擀单饼,用饼卷鸡蛋吃,就是这么简单。端午节老百姓常是门上窗上插艾草,用鲜艾叶放了盆里洗澡洗脸等,据说是防蚊虫,辟邪祛病,然后就是吃粽子,包粽子的也很少,几乎全都是买的

  记得端午节这天很早就有人推着车子在大街卖粽子,这天粽子格外贵,换作平时街上也没来卖的,吃粽子的人少之又少,每人差不多吃两个就饱了,端午节吃粽子成了一个象征性的烙记,不像南方每家每户包的粽子一盆又一盆,一锅又一锅~所以让我这个北方人包粽子很为难

  哈哈,一说今年我要包几个粽子,家人都表示那么麻烦,能吃几个,还是买吧~看得出家人都不感冒这玩意,那也就象征性一下吧~~我是不会告诉你我只包了十个的,而且两种包法,就一种能看得过去,哈哈!

  对啦,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给很小的小孩子戴五色绳,让家里老人搓起来戴了手腕脚腕脖子上,记据说等下雨的时候剪下来冲掉保佑无病无灾之类的说法,我小时候戴到五六岁~哈哈

  没有划龙舟,没有雄黄酒,也没有端午祭祖的习俗,我们的端午节好简单,感觉跟着法定节日蹭假期一般哈哈~~感谢屈原大人~

端午回老家作文(第7篇)

  由于明天大伯上班,没法送我们,所以提前一天过端午节。

  昨天0:27分睡的,这不今天赖床赖到了9:34分才起床、穿衣服、刷牙。妈妈说:“今天太晚了,拿一袋奶,一袋葱花饼走吧。”我急急忙忙拿了奶和饼跑到了楼下,发现大伯的车早就来了,我跑到车门前,钻了进去。“哇,这里有空调真凉快!”我兴奋地说。

  车开了一会儿,到了珊珊姐姐的姥姥家,珊珊姐姐的二姨十分热情地招待我们,珊珊姐姐走到了她姥姥面前,情切地问候姥姥怎么样,随后我也问候了姥姥,过了一会儿,浩天的爸爸也来了,我们向他打了打招呼就走了。

  车再开了一会儿,就到奶奶家了。我们下了车,进了奶奶家,向爷爷奶奶打了招呼。妈妈和大妈给爷爷奶奶做了可口的饭菜,这时阳阳也来了,他给我们送来了粽子,我没吃,因为我已经吃饱了。

  2:24分,我们念念不舍的和爷爷奶奶告别回家了。真想在奶奶家多玩一会儿。

端午回老家作文(第8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早上,我被天猫精灵朗诵的《离骚》叫醒了。哇,今天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老师告诉我们这是用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一早,妈妈从菜场里买回了艾草,做成剑的样子,挂在门上,散发出阵阵清香。我的早餐是粽子和咸鸭蛋,真是色香味俱全呀!

  中午,只见大厨妈妈精心准备的糖醋黄瓜、酱爆黄蟮,流着黄油的咸蛋黄粉墨登场!爸爸拿出了“心头好”——雄黄酒。我边吃边说:“我们来端午知识问答吧!”我一连问了3个关于屈原的问题,妈妈和爸爸双双答对。

  我心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汨罗江边赛龙舟、包粽子?可曾在家里吃五黄、点雄黄辟邪?我们长辈的一些记忆,已经成为了我们最爱听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说的传承吧!

端午回老家作文(第9篇)

  端午节到了,我们齐家一大早就出门去到了奶奶家过端午节,奶奶望到我们来了急忙从厨房端没早以泡美的一盆盆糯米、红枣、各种豆子还有绿绿的棕叶,置在客厅的大圆桌上,圆桌上晃的谦满的。

  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叔叔都围在大圆桌旁筹备包粽子了,只有我和弟弟不会我想:“不会包这怎么办呢?”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到了一个赖措施,我赶紧告知弟弟说:“弟弟固然咱们不会包粽子我们也应当助大己干一些办所能及的事呀,就拿棕叶吧!”弟弟愉快的直拍板,我们给奶奶拿叶子,也给了妈妈,奶奶笑了,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奶奶包的粽子最难看的也是最佳吃的爸爸、妈妈皆向奶奶教习不一会儿咱们就包了一大盆粽子,爷爷把它们抬在低压锅面蒸了一会儿就上桌了,桌上的粽子领一阵阵臭喷喷滋味。尔跟兄弟二只小馋猫一闻到香味就围着桌子转,答奶奶:“奶奶,奶奶什么时候能吃呀?”奶奶总会啼着说;“等一会就恶了,你们这两只‘小’馋猫!”

  瞧!奶奶野的端午节功的如许快活啊!

端午回老家作文(第10篇)

  我的家乡在福州,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初五端午节,家乡的人们都举行吃粽子和赛龙舟的活动。

  每年的端午节前夕,奶奶会准备好糯米、大红枣、豆沙馅、猪肉丸、苇叶等。开始包粽子时奶奶把苇叶卷一下,把糯米放进去,再将各种各样的馅放在中间包好。然后再包几个比较特别的粽子,有钱币馅的、有小粽子包到大粽子中的,然后把全部包好的粽子混在一起,这两种粽子是有用意的,吃到钱币的人代表今年会财源广进、一切顺利,吃到里面有小粽子的代表多子多福。

  去年的端午节,爸爸妈妈带我到小区后面的光明港观看人们赛龙舟。到那里观看赛龙舟的人很多,真可谓人山人海。龙舟是长长的,两边坐满了手拿船桨的赛手。随着一声哨响,赛龙舟开始了,参赛人员一起划桨,龙舟像箭一样的飞了出去。这时,河两岸的观众大喊“加油、加油”。呼喊声越来越大,掌声越来越响,参赛人员越划越起劲,各支队伍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互相追赶。在欢呼声中比赛终于结束了。

  我喜欢传统的节日,我爱吃那香喷喷的粽子,爱家乡的龙舟比赛,更爱我的家乡。

端午回老家作文(第11篇)

  今天是六月六日,也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这天天刚亮,我就非常高兴的起床了,爸爸妈妈很早就起来了,因为今天爸爸妈妈要去买很多过节吃的东西,比如可乐,那可是我最爱喝的了,另外还有我爱吃的粽子、饺子、烤鸭等。当我起床出来,爸爸妈妈已经从街上回来了,手里还提着我们过节要吃的好多好吃的东西。

  我刚从房间出来就听见爸爸说:“我们今天回老家过节吧。”妈妈说:“好啊,一家人高高兴兴在一起过节,那该有多开心呀!”我洗完脸就冲出卫生间对爸爸说:“我们快去做公共汽车回奶奶家吧。”

  我们到了汽车站,汽车正要走,还好刚赶上,不然我们可就要等下一辆汽车了。我们上了车,爸爸就给我讲端午节的来历及现在端午节的传统活动,我和妈妈一边玩扑克牌一边听爸爸讲。听爸爸讲完,我才知道原来每年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屈原的,现在人们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以包粽子、挂艾叶、喝雄黃酒、赛龙舟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车走了近一小时左右,我们终于来到了奶奶家。爸爸妈妈去准备今天要吃的菜,我和姐姐、表哥、表弟在看电视。表弟问我端午节该干些什么?我说:“端午节人们要吃粽子、饺子和包子,在一些地方还会进行龙舟大赛。”这时爸爸过来要我们一起去包饺子,我们洗了手就去包饺子,很快饺子就包好了。

  吃饭时我还想是不是只有饺子吃,但看着桌子上的菜就忍不住流口水了。不用说这些菜都是我最爱吃的,有土豆焖鸡、糖醋鱼、烤鸭、炖白菜,另外还有很多好吃的菜,今天的菜可真丰盛啊!

  这一天过得可真快啊,转眼就到下午了,我们又要做车回禄丰了。今年的端午节过得真愉快啊,希望全国的人们在今天都幸福快乐!年年都快乐!

端午回老家作文(第12篇)

  今天的端午节是在姥姥家过的。

  五月初五的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姥姥家。姥姥家住在本市中央大街南段。离我家有两公里多路。我们一家三口是乘坐我爸的出租车去的。一路上,一派初夏的风光尽收眼底。调兵山大街路树滴翠,花草争研。兵山广场披上节日盛装,生态大道车水马龙。不大功夫,我们到了姥姥家。

  姥姥家住在一个宽敝的平房里,自己有院子,院子里简直是"养禽场"、"果树园"、"菜园子"。那杏花落了,长出了小"豆豆",李子花谢了,也有了自己哺育的小"果果",架下葡萄,还是不急不臊地孕育着花蕾;那小猫、狗、鸡、猪,走来走去,互相追逐着,有的还大摇大摆地在院里散步、找食吃;那菜正在向主人奉献它的一切。这真有点像"世外桃源"呀!

  姥姥虽已花甲之年,但身子很硬朗,以前当过语文老师,知道的真不少。当我们提起端午,说起屈原,老人家侃侃而谈。

  不一会,菜上来了,饭也上来了。我们开始了"端午宴会"。

  姥姥说:你不是喜欢屈原的故事吗,多吃几个粽子吧!

  我真算有了"知音",我正想细细品尝一下今年的粽子呢!

  姥姥包的粽子虽然与别人家粽子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可是,姥姥的粽子文化却与别人不同。我体会一下,鱼吃了粽子后会不会忘记了吃其它的好东西;吃粽子会不会把嘴粘住。一点也感觉不出来!

  这一定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是一个动人的美丽传说。

  人们纪念屈原,为什么抱有这样的良好愿望,就是因为屈原是爱国诗人,为国家利益而死的!

  端午节,是诗人节,也是一个沉甸甸的爱国节。

  • 端午节作文 推荐度:
  • 端午节习俗的作文 推荐度:
  • 端午节的作文 推荐度:
  •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推荐度:
  • 节日里的端午节作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端午回老家作文(第13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我们全家去老家黄山过端午节。

  到了老家,正好是吃午饭的时间。有好多亲朋好友来我家吃午饭。我看见桌子上摆着五瓶酒,仔细看了下酒名,哦!原来是“雄黄酒”。

  桌子上还摆着咸鸭蛋、粽子、黄鱼、黄瓜,原来端午节要吃这些东西。我有疑惑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呢?”

  妈妈说:“因为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捞救头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胶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原来是这样啊!可我还是不太懂,所以上网认真查了一下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电脑上写了: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货足裸上,称为长命镂。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来一起渡“端午”。

  看了这段文字,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来的时候看到我看到家家门上插着艾草,原来是为了辟邪啊!

  哈哈,今年回老家过端午节的收获可真多呀!

端午回老家作文(第14篇)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将每年农历的5月15定为端午节。传说中端午节是人们为了使屈原的身体不被江中的鱼吃掉所产生的节日。

  而我们家的端午节则继承了古代人民的“优良传统”,每年都把我当作鱼,给我塞数不尽的粽子,让我差点撑死。

  端午节前奶奶就跑到山上,又尖又宽的叶子,和一些不知从哪种植物上扯下来的带一样东西。然后就是包粽子了。奶奶把糯米均匀的放到叶子上,中间再放一点成肉,或者是香喷喷的豆沙,用绳子“五花大绑”起来就可以了。

  到了端午节那天,我们就把粽子扔进烧沸了的,吐着白色气泡的水里。“扑通”,“扑通”,一个个粽子就像跳水运动员一样,站在跳板上,华丽地转身、落水,动作有序而不紊乱。

  很快粽子就煮好了,一个个从锅底冒上来,像肚皮翻过来的鱼,却没有鱼死亡时的腥臭,反而散发着清雅的香味。

  我看得口水都流下来了,也顾不上烫,一手一个,吃得不亦乐乎,就像一个孩童一般,不,那时我就是一个沉浸在回忆中的孩童,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孩童……

  大家见我着急的模样,都情不自禁地笑骂道:“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

  话音刚落,我心里不禁一阵抽搐:你们不是人吗?

  这就是我家的中秋节,它虽然平凡,却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充斥着亲人所带来的温暖与幸福。然而,对我而言,平凡中往往隐藏着难忘……

端午回老家作文(第15篇)

  端午节快到了,姥姥又开始翻着日历倒计时了。

  端午节,对我来讲不就是吃粽子吗有什么盼头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粽子卖。姥姥却说在家乡过端午节不光吃粽子,还有其它有意思的事儿。

  她娓娓向我道来:“在东北,端午节时也是农忙时节,但是无论有多忙,人们都会停下手中的活儿来过节。那一天,大人、小孩天不亮就起来,到麦地里,用麦叶上的露水洗脸,据说这样可以让人头脑清醒。然后,再跑到野地里割一捆艾蒿回家,插遍屋檐、门框、院落,能辟邪、驱虫。主妇们煮半锅鸡蛋、鸭蛋和鹅蛋。匆匆吃了早饭(煮蛋和粽子),大人将早已准备好的五彩线绳系到小孩子的手腕、脚腕和脖子上,将香荷包缝在孩子的衣服上。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带上煮蛋和铁锹、篮子直奔南山而去,你追我赶爬到山上,站到山顶迎着刚出升的太阳大喊一通,然后将煮蛋拿出来,放到山坡上,让它们顺坡向山下滚,寓意滚去全身疾病。接下来就是漫山遍野挖药材,防风、黄芪、柴胡、白头翁……老人说,这一天挖的草药药效最强。快到中午时,大家心满意足地满载而归了。”

  我听着姥姥的故事,看着姥姥的神情,她已经沉浸在幸福的回忆里。我脑海中也浮现出家乡的人们过端午节的情景,那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欢畅的生活。我真想回老家过一次端午节,感受一次回归自然的感觉。

  我问妈妈:“做那些事真的会有那样神奇的效果吗”

  妈妈笑着对我说:“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姥姥所说的只是老辈人留下的习俗,是淳朴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中国的故事可真多,我要多读书,更好地了解我们中国的五千年文化,学更多的知识,长大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