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1500字(第1篇)

  看完电影《横空出世》,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电影里的每一幕都时时在我脑海里回荡。

  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中国青年迅疾地从路边的一个火坑中掏出一张已烧得零碎的图表,尔后拿回去和几位领导在昏暗的灯光下拼凑。而那位扔图表的苏联大使来到他们跟前,藐视地说:“就算你们得到这个数据,用计算机起码也得算六年。”临走时还用饱含讥讽地语气说:“GoodLuck(好运)”。看到这,我就特别气愤,真恨不得冲上去把那个苏联人狠狠揍一顿,为中国人出出气。然后,厉言告诉他:中国人是从来都不向困难低头的!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中国人不仅没有用到六年的时间,反而比苏联人算得还要准确,还是用算盘算的呢!!付出的代价也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不再受外国人的欺压、嘲笑,早日造出中国自己的原子弹,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可爱的红军战士也确实没少受罪。在大沙漠制原子弹时,几次袭来夹着沙的大风,将“房子”都给吹走了。喝的是容易使人腹舯、拉肚子的咸水,平日吃的最好的也不过是馒头、窝窝头之类。造原子弹需要大量淡水,战士们便加班加点、日以继夜地到几百里外的平原去运水,累了就在车里打个盹。总之,人歇车不能歇。尤其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们连一粒米都吃不到,只能靠树叶和水充饥。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早穿棉袄午穿纱地干。其时,已有200多名战士倒下了,可是谁也没有说过放弃,而是越干越努力、越干越有劲。

  造原子弹不仅需要不辞辛苦的出脑力、体力,而且还要绝对的保密。其中有一位博士——陆光达,可以说是这项雄伟工程的顶梁之柱,只因一次意外地遇见了一位旅美华侨同学,差点就被辞去。由此可见,这项工程的意义是何其重大,可以和中国的生死存亡相提并论。

  当凝聚着中国人民血汗的原子弹被数十名战士推着缓缓前进时,我的心就像一张绷紧的弦,七上八下、汹涌澎湃。那些工作者就更不用谈了,有好几位戴眼睛的领导为了看清这一幕,都把眼镜取下来擦了又擦。终于,一声惊天动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了。台上台下都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科学家们,战士们那股高兴劲儿真是没词儿能形容得出。笑声伴着默默滚下的泪水,那么真切、那么感人,我也无声的落泪了……

  这场电影对我的震撼很大,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能有舍声忘死的奋斗精神,敢于同一切困难作斗争的意志,是何等难得、何等珍贵,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磨练这种意志,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以此为镜,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1500字(第2篇)

  今日我和妈妈一齐看了一部电影——《横空出世》,妈妈说这部片子是讲述的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的科学家研究核武器的事情,一开始我有点看不明白,妈妈在一旁边给我讲解,慢慢的我也看出点门道了。

  片子当中说了珍珠港事件和日本广岛事件,妈妈还告诉我核武器战争给人们造成的后果,很可怕,很多人都变成了畸形。中国人为了自强不息,下定决心自我研发自我的原子弹。我看到了那么多的解放军士兵在条件恶劣的情景下,不怕困难和挫折,在戈壁滩上工作,真的是太艰苦了,还有那些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等,呕心沥血的工作,最终研制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这个消息让全世界都为我们而震惊,中国人们扬眉吐气了。

  看这部片子让我很感动,我平时学习一点都不努力,很多时候都想偷懒,想多玩,妈妈和教师其实都跟我谈了好多次了,我还是有时候管不住自我,妈妈说如果这在以后,我是不能做好工作的,以后也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片子对我挺多的刺激,我以后可不能被人瞧不起!我应当学习片子中的人物,能够认真的做点事情,将来能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1500字(第3篇)

  画面消失,影片结束了,可是影片中,他们对原子弹的向往,对和平的向往,他们的爱国信仰,民族尊严,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一、当苏联撤走时,我们从火炉里抢来了图纸,醉酒的苏联人却对我们说:“这些数据你们就是用计算机算都要两年,我看还是算了吧”。这些话深深地刺激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尊严,可是,那时我们只能沉默,只能眼含泪水,因为我们没有造原子弹的技术。但是我们可以忍受暂时的屈辱,克服一切困难,发愤图强,掌握技术。推及自己,作为一名新员工,我们也应当时刻铭记自己的“零”,努力工作,努力汲取新的知识,补齐自己的短板,厚积才能薄发。

  二、影片中有一句话“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给我很大触动,我们不能只是一味接受别人给的鱼,还应该学会“渔”。学会“渔”才是生存之道,所有你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有可能“归零”,除了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所以,努力提升自我,练就一身本领才是生存的王道。

  三、影片中主人公冯石和陆达光在面对重重困难坚持的精神很让人动容,也值得我们学习。从小我们的教育就告诉我们,我们要坚持梦想而不动摇。可是梦想是什么?恐怕现在的我们已经很难说清楚。可是,主人公冯石和陆达光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他们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呢?是信仰!是浓烈的爱国信仰!我认为,我们年轻人也应该找到并树立自己的信仰,然后倾尽一生的力量为之奋斗!这样的我们,不仅能在重重困难面前坚持不动摇,而且是幸福满足的。

  四、影片中,在罗布泊建试验基地时,士兵们用的是盐碱水,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能找到的只有盐碱水,但是依旧被陆光达否定了,实验基地的工程质量不能有误,必须用淡水。最后,全运输队日日夜夜奔走在环境恶劣的戈壁滩上,只为实验基地的工程质量。对于我们也是一样,“差不多”、“凑合”、“还行吧”这些词应该从我们的字典里剔除掉,用精确的数字说话。这里的数字不是简单的阿拉伯符号,是一种对工作、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

  五、这部影片取材于我国在极其艰苦环境下制造原子弹的历史,真实反映了我们的军队是怎样艰苦卓绝地在死亡之海里建造实验基地,真实反映了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在恶劣环境下顽强拼搏设计出我们的原子弹。这使我清楚地意识到,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础。

  总之,要想创造一番事业,坚定的信仰,忍辱负重的能力,艰苦奋斗,努力提升自我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1500字(第4篇)

  打开电视,一条电影推荐映入眼帘,它便是《横空出世》,这两小时的电影,已然让我热泪盈眶。

  它取自革命战争年代,为解除美国对中国人民的威胁,党决心制造出我们自己的武器,就这样一支由军人、科学家,学者、优秀大学生,组成的队伍奔赴西北荒漠去完成一项震惊世界的任务,那就是研究原子弹。起初来到敦煌,但看着那一幅幅前人的壁画,将军犹豫了,不顾俄国专家的反对,继续带领队伍来到罗布泊,这个拥有“死亡之海”盛名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斗风沙、吃咸菜、喝咸水,夜以继日的搭建平台制造原子弹,面对咸水对制造的弊端,他们开着车去运淡水,困了就在车里睡,饿了就在车里吃,人停车不停……而科学家们面对专家撤走、图纸被毁、研究中断等困难没有放弃,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一个个算,没有图纸,就查找资料一点一点画……他们没有屈服,终于一朵硕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成功炸开。

  那朵蘑菇云就像炸在我的心上,让我热泪盈眶,其中冯石将军的原型是中国核试验基地的司令员张蕴珏,陆光达博士的典型形象则集中了我国数十位高级科学家:王淦昌,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彭桓武,郭永怀,钱学森、钱伟长,邓稼先,赵忠尧,程开甲等“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的爱国知识分子。老一辈的人,不惧艰难,不惧险阻,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生,他们是革命中的军人,他们勇敢,他们无畏,他们刚毅,他们有信念,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也是决胜的时代,再这样一个时代中,我们更要坚定信念,以他们为镜,以他们为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1500字(第5篇)

  制造原子弹要绝对保密,你愿意隐姓埋名一辈子吗?陆光达说,我无怨无悔。于是,他们开始了漫长而寂寞的旅程。

  驮着包袱的骆驼在戈壁滩上艰难地行走着,排成一条连绵的长线,伴着呼啸而过的沙石在斜阳凉而孤寂的映照下显的格外的壮观与落寞。

  有时候,他们放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还要舍弃自己与亲人共度的欢乐时光。而后伴着他们的只是回荡在天空的军歌,伴着孤鸟的飞过,怅惘无限。

  在大漠水无疑是最弥足珍贵的。看!他们找到水源的那份欣喜,扔掉背包,疯狂而无比欢快,扑向他们的生命之源,似乎忘了自己在死亡之海的罗布泊。

  大锤一下下地敲打在木桩上,在罗布泊里夯出一个个孤寂的军营。在荒无人烟的那里,营帐成为一道绝美的风景线。

  “早穿皮袄那么”“哎嗨”““午穿纱那么”“哎嗨”,没有调的调子,不是号的号子,拉着他们的心一起向前去。在风沙飞扬的戈壁飘荡着苍凉的孤寂,歌声飞扬成一只孤鸟,转了又转,一圈,一圈,一圈…

  嗒嗒,嗒嗒,算珠在算盘上激烈地跳跃着,像一段纯节拍的调子,鲜明的节奏在演算着核裂变的方程。他们说,我们的几十台算盘抵得过美国最先进的电脑。

  “我们的队伍像太阳…”,熟悉的旋嵂又回荡在他们的耳畔。不过,这不是在军营中娱乐,而是在孤独的戈壁守望着自己的欢乐。那豪壮如铁的军歌回荡在空旷而藯蓝的天空,寂寥成一卷苍凉的图画。这是一种精神的支撑,在没粮没水的茫茫大漠,他们吃的是军歌。

  大地在视野水平成一条绵亘的线,在天际尽头升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明亮而鲜红的火焔中夹带的黑烟绚丽成大地上最美的图画。

  他们的欢呼声沸腾这几年的辛酸,眼框已不能承载泪水的狂涌。

  那一年,原子弹,成功。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1500字(第6篇)

  同事推荐我观看了电影《横空出世》,影片以史诗般的描述带领观众回顾了我国知识分子和部队官兵研制原子弹的历史过程。掩卷沉思,夜不能寐。心中久久激荡着豪情和深思,老一代知识分子就是这样铸就着辉煌和胜利。

  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经历了多少荣辱兴衰,为什么能够一次次地奋起;为什么能够历久弥新?为什么能够至今还傲然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是正因我们有一种民族精神,那就是吃苦耐劳、不畏艰险,那就是严谨求实、团结合作。没有这些,我们就无法解释历史,更无法展望未来。

  人生总是有限的。需要做的事情固然很多,但是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去做的却很少。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值得我们付出生命;为了强大我们的科学技术,一样值得我们付出生命。事实上,我们在科学技术这个领域,能够说是相当落后的。但是,我们正在奋起直追,在有些领域、有些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原创性的成果。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我们做的实在是太少了。就单单我所在的这个领域而言,有相当多的技术我们中国人没有发言权,我们还在吸收、消化别人的成果,甚至有不少科技工作者还以此沾沾自喜。

  人生苦短,精力有限。有许多的想法和理想其实并不能实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诱惑的确很多。那么,我们能不能穷其毕生,就做一件事情呢。在自己耕耘的这片小土地上,收获一些前人没有收获过的成绩呢?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我们不能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看到我们自己的成功,我们也能为之后人垫一块石头,多加一块砖,让我们的之后人能踩的地方更多,走的弯路更少。我想,这也是一种有好处的生活。

  在这部电影里,起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生活的质量并不直接影响生命的质量。那些科学家没有正因吃的不好、睡得不好而影响科学研究的不好。因此,能够说,物质的客观条件不影响科学研究的成功。我们如果天天叫着要房要车,也并不能说明我们必须能够成就大业。二是,一个人能够没有文化,也能够没有很高的素质,但是不能没有良知。能够列入良知的当然很多,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样就是爱国。我们能够被人爱,也能够被人恨,但是不能被人瞧不起。回头看看历史,如果我们不好好发奋,把国家的实力搞上去,我们连祖宗都对不起。我们的前人及其所做出的成绩,当然是已经难以逾越的高峰,但是我们应当在新的时代,垒起新的高峰,不是吗?经典对白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我要用有限的光阴,做一件事情,不好做那么多。

  感谢电影,感谢青春,感谢生命,感谢十年。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1500字(第7篇)

  昨天上午我看了那篇最近在网上沸沸扬扬的帖子:当国难降临时为何他总是逃避--杨振宁。同样很凑巧,昨天下午电影频道播放了关于以邓稼先为原型的讲述归国科学家隐姓埋名研制原子弹的故事影片《横空出世》,在我观看影片的时候我不由的想到了杨振宁和那篇帖子。

  我清晰的记得影片里的一段对话:

  “我们从中学就是同学,随后一同到美国留学,一起学习量子物理,差别是我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他留在了美国,他今年刚刚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要是你不回国,也有可能!”

  “我说过,我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

  这段话我很震撼,因为他的确到死都没有人知道是邓稼先在带领着中国的科学家进行原子弹的研制,并且他本人也因为长期的核物理研究受到辐射而身患癌症,最终全身大出血而死,享年52岁。

  如果所述的一切都是事实,那么我非常赞同网友的那篇帖子的观点。但是我也看到很多人不同意甚至非常反对作者的观点,于是就引发了我的另外一个思考,我们在共享怎样的价值评判规则?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对于一件事情的是非评判应该是有一套成型的默认的价值标准,这样的标准会使我们在诸如对杨振宁之流的评判上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得到认同,如果对一件事情的评判出现五十对五十的对立,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事件本身是新事物,要么我们的价值体系存在问题。

  在杨振宁的问题上,我觉得问题属于后者。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1500字(第8篇)

  要上《邓稼先》,慎重商议后,我们决定和学生一起观看《横空出世》,也许直观的画面更能够让他们受到震撼。

  对我已经是第三次看《横空出世》了,但依然是一进入电影便不能释怀心中的感动。

  感动于他们的信念,感动于他们的执著,感动于他们的进取,感动于他们的乐观。没有计算机,算盘可以打出精确的数据;没有粮食,喝咸水,吞风沙,菜叶可以充饥;没有苏联专家的帮助,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毅力可以在荒凉的戈壁滩上爆出惊雷。他们对祖国的挚爱,惊天地泣鬼神。

  无法忘记陆光达面对今后将永远隐姓埋名的生活时,毫不犹豫地说出的“我愿以身许国!”;无法忘记陆光达在风雨中和妻子相遇的惊喜,志同道合的夫妻无法享受平凡的幸福,奉献后成功的喜悦却是什么也不能比。无法忘记陆光达和基地司令互相交换的礼物,一双布鞋饱含了对战士的体贴无微不至,一本诗集展现了艰苦的环境中精神生活却还富足。

  寂寞的隔壁滩上雄壮的歌声响起,“姑娘好象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这就是美丽的祖国”,寂寞的戈壁滩上中国的脊梁挺起,寂寞的戈壁滩上中国男儿在续写着碎首黄尘,燕然勒功的历史!

  我看到了很多同学眼中的泪花,和我一样的感动,和我一样的心潮澎湃。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1500字(第9篇)

  20世纪50年代,对新中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苏联同中国断绝了外交关系,撤走了所有对中国进行援助的技术人员及物资,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与政治上的封锁,中国国内也因为建国不久而物资技术极度贫乏。就在这样一个恶劣的国际国内情况下,针对美国的核威胁,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研制原子弹。因为只有研制成原子弹,中国才不怕美国的核威胁,只有研制出原子弹,中国人才有立足之地!

  看到那些原子弹研究专家们需要研究原子弹而隐姓埋名一辈子,却坚定的说出为国奉献在所不辞的壮志豪言。看到需要计算的庞大数据而他们打着算盘一笔一笔来的“干革命”。看到核试验基地没有粮食了,大家无所顾忌,毫不在意,任凭肚子咕咕叫也要继续,全把粮食让给了科研人员,大唱军歌同抵饿。他们是革命中的军人,他们勇敢,他们无畏,他们刚毅,他们有信念。当凝聚着中国人民血汗的原子弹被数十名战士推着缓缓前进时,我的心就像一张绷紧的弦,七上八下、汹涌澎湃。那些工作者就更不用谈了,有好几位戴眼睛的领导为了看清这一幕,都把眼镜取下来擦了又擦。终于,一声惊天动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了。台上台下都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科学家们,战士们笑声伴着默默滚下的泪水,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这场电影对我的震撼很大,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电影里的每一幕都时时在我脑海里回荡。中国工作者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能有舍声忘死的奋斗精神,敢于同一切困难作斗争的意志,是何等难得、何等珍贵,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磨练这种意志,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以此为镜,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是啊,有了理想的人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为了理想奋斗终生的人,才会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才会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1500字(第10篇)

  昨日上午我看了那篇最近在网上沸沸扬扬的帖子:当国难降临时为何他总是逃避--杨振宁。同样很凑巧,昨日午时电影频道播放了关于以邓稼先为原型的讲述归国科学家隐姓埋名研制原子弹的故事影片《横空出世》,在我观看影片的时候我不由的想到了杨振宁和那篇帖子。

  我清晰的记得影片里的一段对话:

  “我们从中学就是同学,随后一同到美国留学,一齐学习量子物理,差别是我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他留在了美国,他今年刚刚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要是你不回国,也有可能!”

  “我说过,我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

  这段话我很震撼,因为他的确到死都没有人明白是邓稼先在带领着中国的科学家进行原子弹的研制,并且他本人也因为长期的核物理研究受到辐射而身患癌症,最终全身大出血而死,享年52岁。

  如果所述的一切都是事实,那么我十分赞同网友的那篇帖子的观点。可是我也看到很多人不一样意甚至十分反对作者的观点,于是就引发了我的另外一个思考,我们在共享怎样的价值评判规则?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对于一件事情的是非评判应当是有一套成型的默认的价值标准,这样的标准会使我们在诸如对杨振宁之流的评判上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得到认同,如果对一件事情的评判出现五十对五十的对立,那么仅有两种可能,要么事件本身是新事物,要么我们的价值体系存在问题。

  在杨振宁的问题上,我觉得问题属于后者。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1500字(第11篇)

  今日我和妈妈一起看了一部电影——《横空出世》,妈妈说这部片子是讲述的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的科学家研究核武器的事情,一开始我有点看不明白,妈妈在一旁边给我讲解,慢慢的我也看出点门道了。

  片子当中说了珍珠港事件和日本广岛事件,妈妈还告诉我核武器战争给人们造成的后果,很可怕,很多人都变成了畸形。中国人为了自强不息,下定决心研发原子弹。我看到了那么多的解放军士兵在条件恶劣的情景下,不怕困难和挫折,在戈壁滩上工作,真的是太艰苦了,还有那些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等,呕心沥血的工作,最终研制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这个消息让全世界都为我们而震惊,中国人们扬眉吐气了。

  看这部片子让我很感动,我平时学习一点都不努力,很多时候都想偷懒,想多玩,妈妈和教师其实都跟我谈了好多次了,我还是有时候管不住,妈妈说如果这在以后,我是不能做好工作的,以后也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片子对我挺多的刺激,我以后可不能被人瞧不起!我应当学习片子中的人物,能够认真的做点事情,将来能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1500字(第12篇)

  第三次看《横空出世》了,但依然是一进入电影便不能释怀心中的感动。

  感动于他们的信念,感动于他们的执著,感动于他们的进取,感动于他们的乐观。没有计算机,算盘能够打出精确的数据;没有粮食,喝咸水,吞风沙,菜叶能够充饥;没有苏联专家的帮忙,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毅力能够在荒凉的戈壁滩上爆出惊雷。他们对祖国的挚爱,惊天地泣鬼神。

  无法忘记陆光达应对今后将永远隐姓埋名的生活时,毫不犹豫地说出的“我愿以身许国!”;无法忘记陆光达在风雨中和妻子相遇的惊喜,志同道合的夫妻无法享受平凡的幸福,奉献后成功的喜悦却是什么也不能比。无法忘记陆光达和基地司令互相交换的礼物,一双布鞋饱含了对战士的体贴无微不至,一本诗集展现了艰苦的环境中精神生活却还富足。

  寂寞的隔壁滩上雄壮的歌声响起,“姑娘好象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这就是美丽的祖国”,寂寞的戈壁滩上中国的脊梁挺起,寂寞的戈壁滩上中国男儿在续写着碎首黄尘,燕然勒功的历史!

  我看到了很多同学眼中的泪花,和我一样的感动,和我一样的心潮澎湃。

  •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推荐度:
  • 《赤壁》电影观后感 推荐度:
  • 《边城》电影观后感 推荐度:
  • 孔子电影观后感 推荐度:
  • 袁隆平电影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1500字(第13篇)

  昨天上午我看了那篇最近在网上沸沸扬扬的帖子:当国难降临时为何他总是逃避——杨振宁。同样很凑巧,昨天下午电影频道播放了关于以邓稼先为原型的讲述归国科学家隐姓埋名研制原子弹的故事影片《横空出世》,在我观看影片的时候我不由的想到了杨振宁和那篇帖子。

  我清晰的记得影片里的一段对话:

  “我们从中学就是同学,随后一同到美国留学,一起学习量子物理,差别是我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他留在了美国,他今年刚刚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要是你不回国,也有可能!”

  “我说过,我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

  这段话我很震撼,因为他的确到死都没有人知道是邓稼先在带领着中国的科学家进行原子弹的研制,并且他本人也因为长期的核物理研究受到辐射而身患癌症,最终全身大出血而死,享年52岁。

  如果所述的一切都是事实,那么我非常赞同网友的那篇帖子的观点。但是我也看到很多人不同意甚至非常反对作者的观点,于是就引发了我的另外一个思考,我们在共享怎样的价值评判规则?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对于一件事情的是非评判应该是有一套成型的默认的价值标准,这样的标准会使我们在诸如对杨振宁之流的评判上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得到认同,如果对一件事情的评判出现五十对五十的对立,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事件本身是新事物,要么我们的价值体系存在问题。

  在杨振宁的问题上,我觉得问题属于后者。

电影横空出世观后感范文1500字(第14篇)

  在学校的艺术节活动中,我们观看了一部国产的十分优秀的电影名为《横空出世》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中国的无名英雄们呕心沥血研究核武器的故事。

  于是,东方巨龙在千百年的沉睡后觉醒了,腾飞了。

  那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遭受了日本侵略者无情的践踏,深受其苦,而八国联军的入侵,又签订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吃也吃不饱,穿也穿不暖的日子,更加重了劳苦大众的负担。渐渐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可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利益,奋发图强、没日没夜地赶制原子弹,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赴汤蹈火,前仆后继,最终研究出了最先进的原子弹,驱赶走了霸占在中国领土上的侵略者,使中国人民重新站了起来。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当我看着这部影片时,我真是十分感动。看到那些原子弹研究专家们需要研究原子弹而隐姓埋名一辈子,却坚定的说出为国奉献在所不辞的壮志豪言。看到需要计算的庞大数据而他们打着算盘一笔一笔来的“干革命”。看到核试验基地没有粮食了,大家无所顾忌,毫不在意,任凭肚子咕咕叫也要继续,全把粮食让给了科研人员,大唱军歌同抵饿。他们是革命中的军人,他们勇敢,他们无畏,他们刚毅,他们有信念。

  当原子弹上升的一刻,我向他们的苦痛都化作了胜利的喜悦,一切的汗与泪都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们不愧为默默无闻的英雄!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么好的和平年代,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人民完成未完成的事业。